此郡临边塞,时平不戒严。
民居蕃汉杂,僧语梵唐兼。
翠石磨堪研,咸泉食当盐。
秦城何处是,日暮动遐瞻。

临洮书事

此郡临边塞,时平不戒严。

民居蕃汉杂,僧语梵唐兼。

翠石磨堪研,咸泉食当盐。

秦城何处是,日暮动遐瞻。

注释: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临洮的诗歌。临洮是位于甘肃省中部的一个城市,这里靠近边塞,所以被称为“临洮”。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临洮的生活、环境和人文景观,展现了临洮的独特风貌和历史底蕴。

  1. 此郡临边塞:这句诗描述了临洮这个城市地理位置的特点。临洮靠近边陲,因此被称为“郡”。这里的“郡”指的是一个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县或者市。而“临边塞”则意味着临洮地处边疆,有防御外敌侵袭的功能。
  2. 时平不戒严:这句诗表达了和平时期的安宁与宁静。在这里,“时平”指的是时局稳定,没有战乱发生;“不戒严”则表示不需要特别戒备或准备,可以安心生活。这两句合起来,描绘了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
  3. 民居蕃汉杂:这句诗描写了临洮居民的多元化。这里的“蕃汉”指的是汉族和少数民族,而“杂”则表示混居在一起。这说明临洮是一个民族融合的城市,不同民族的人们共同生活在这个城市里。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使得临洮成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方。
  4. 僧语梵唐兼:这句诗表达了佛教文化在当地的影响。这里的“僧语”指的是僧人的言谈举止;而“梵唐”则是指佛教文化。这表明当地的宗教氛围浓厚,佛教文化深入人心。同时,这也反映了临洮作为一个多民族地区所具有的包容性和多元性。
  5. 翠石磨堪研:这句诗描述了临洮的自然风光和当地人民的勤劳智慧。这里的“翠石”指的是绿树成荫的山石,它们被用来打磨石器;而“磨堪研”则表示这些石头足够坚硬,可以用来研磨。这说明当地的自然环境优美,人们善于利用自然资源来发展经济和改善生活。
  6. 咸泉食当盐:这句诗描绘了临洮的水资源和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这里的“咸泉”指的是含有矿物质的泉水,而“食当盐”则表示当地人用这种水来烹饪食物,甚至认为它的味道就像盐一样。这说明临洮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同时也体现了当地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珍惜。
  7. 秦城何处是:这句诗表达了对古代秦朝都城的好奇和向往。这里的“秦城”指的是古代的都城所在地;而“何处是”则表示想要探寻这个地方的真实位置。这两句合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都城遗址的好奇和对历史的追寻之情。
  8. 日暮动遐瞻:这句诗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这里的“日暮”指的是傍晚时分;而“动遐瞻”则表示随着日落西山,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宽广而遥远。这两句合起来,表达了诗人在欣赏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抒发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思考和感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临洮的描述,展现了其独特的地理特点、人文景观和历史底蕴。首先,诗人通过描绘临洮靠近边陲的地理特征,传达出这个城市的防御功能和重要性。其次,诗人描绘了和平时期民众的生活状态,表达了社会的和谐与安宁。第三,诗人通过对民居、僧人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展示了临洮的民族融合和文化多样性。第四,诗人对当地水资源的描绘,反映了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珍惜。最后,诗人通过对古代秦朝都城遗址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追寻与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