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播群汇,雨露均沾濡。
洪纤各生成,孰为乘与除。
物形自有偏,造化无遗馀。
大道亦如是,圣域同所徂。
譬如挹樽酒,置彼四达衢。
饮者随尔量,初何间亲疏。
人身参三才,盍思居广居。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题目为“次韵刘先生古诗十首 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世界万物生成、变化的观点。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译文:
次韵刘先生古诗十首 其一
元气播群汇,雨露均沾濡。
洪纤各生成,孰为乘与除。
物形自有偏,造化无遗馀。
大道亦如是,圣域同所徂。
譬如挹樽酒,置彼四达衢。
饮者随尔量,初何间亲疏。
人身参三才,盍思居广居。
注释:
- 元气:宇宙最初的原始物质,这里比喻为天地之间的生命力。
- 播:传播,散布。
- 群汇:众多聚集在一起的东西或生物。
- 雨露:自然界中的水和营养物质,滋润万物生长。
- 均沾濡:普遍地滋养、滋润。
- 洪纤:大和小,形容事物的不同大小或规模。
- 乘与除:增减、消长,指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过程。
- 物形自有偏:万物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特征。
- 造化:自然的力量和规律,这里指的是自然界的创造和塑造作用。
- 遗馀:留下的痕迹或结果。
- 大道:宇宙万物运行的根本规律或原则。
- 圣域:高尚的境界或领域。
- 三才:古代哲学认为天、地、人构成一个系统,天地人三才。
- 广居:宽广而安定的居住之地,比喻理想境界或目标。
赏析: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提出了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一种哲学观点,即万物都遵循一种普遍的、根本的原理或法则(“大道”)进行生成和变化。他强调了这种普遍性和不变性,认为无论多么微小的事物,都有其独特的存在方式和功能(“洪纤各生成”)。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饮酒作比,表达了一种人生态度。诗人将自己比作是在宽广的道路上行走的人,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享用酒水(“饮者随尔量”),不必过于拘泥于亲疏远近的关系(“初何间亲疏”)。这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即人们应该超越个人的小圈子,以广阔的胸怀去包容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最后一句“人身参三才,盍思居广居”,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三才”指的是天地人和,而“广居”则是指宽广的理想境界或目标。诗人鼓励人们追求这样的生活状态,以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探讨,展现了王安石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