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季英雄总不如,开屯迁许造邦初。
水生江口愁难渡,火烈矶头怨未除。
月照禅台文甓断,风穿献庙玉床虚。
寒烟衰草繁昌道,欲读残碑几字馀。
【注释】
和成纪善许州怀古:在成皋(今河南荥阳)写诗怀念许州。成皋,即成纪,汉时为成县(治今甘肃天水市西秦州),后改称成皋。善,指善于写诗的人。许州,古州名,治所故城在今河南许昌市东。“纪”当是“记”,意谓在成皋(即成纪)作诗纪念许州。
汉季英雄总不如:汉代的英雄人物总比不上后世的人。
开屯迁许造邦初:开始在许州设立屯田。开屯,指屯垦。屯垦,古代的一种军政措施,以解决军队的给养问题。
水生江口愁难渡:长江流经许州,这里说河水涌起,使江口的水难以渡过。
火烈矶头怨未除:指火烧赤壁的故事。赤壁在江西九江,三国时孙权、刘备联军在此大破曹操,火烧赤壁。矶头,指赤壁山的山脚下。
月照禅台文甓断,风穿献庙玉床虚:禅台,佛教寺院中的石阶。献庙,指祭祀神灵或祖先的场所。文甓,指石砌的台阶。
寒烟衰草繁昌道:荒芜的田野上长满了枯草。繁昌,指茂盛繁盛的样子。
欲读残碑几字馀:想读那残存的石碑上的字。欲,希望。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三国时期著名战役赤壁之战的凭吊之作。诗中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首联“汉季英雄总不如 ,开屯迁许造邦初。”诗人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指出了英雄人物的不足之处。他认为汉季的英雄人物并不比后代的人物强多少,他们只是开始在许州设立屯田,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而已。这种观点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历史变迁的认识,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反思和批判。
颔联“水生江口愁难渡,火烈矶头怨未除。”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场景。长江水流湍急,使得江口难以渡过;而火烧赤壁的故事也在矶头的山脚下留下了深深的痕迹。这些场景都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以及人们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哀叹。
颈联“月照禅台文甓断,风穿献庙玉床虚。”诗人用更加细腻的笔触来描绘了赤壁之战后的景象。月光照在禅台上的石头上,使其破碎不堪;风穿过献庙中的玉床,使其空无一物。这些景象都反映了赤壁之战后的荒凉和凄凉,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悲剧的感慨和哀叹。
尾联“寒烟衰草繁昌道,欲读残碑几字馀。”诗人最后一句表达了他对于历史的感慨和思考。在荒凉的田野上,衰败的草木丛生,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而想要读那残存的石碑上的字,却只能看到几行模糊的痕迹。这种景象让人不禁感叹历史的沧桑和变迁,也让人不禁思考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整首诗通过赤壁之战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兴亡的感慨和思考。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分析,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的敬畏和反思。同时,他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