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住吴山岁月深,归来聊复别儒林。
喜逢佳节陪高宴,未向明时叹陆沉。
官俸请教供色养,芳樽沽得称闲吟。
太平无事双亲健,为表当年忠孝心。
【注释】
①九日:即重阳节。古人在九月九日有登高赏菊的习俗。见《西京杂记》卷二:“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②儒林:指读书人聚集的地方。
③陆沉:比喻被废置不用。
④双亲健:身体健康。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957年(后周广顺三年)秋天,诗人任淮南节度判官,与冯道一起到滁州游览时所作。
首联写诗人久居滁州,归隐之后又重返仕途,心情复杂。他怀念着吴山旧居,又留恋着儒林生活。“昔住吴山岁月深”,昔日隐居吴山的岁月多么长久啊!“归来聊复别儒林”,现在回来只是告别了儒林。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故地和儒林生活的眷念。
颔联说,今天能有机会与冯大尹同庆佳节,真是荣幸之至;没有赶上太平盛世,自己感到有些遗憾。这里既写出了诗人对国家太平盛世的向往,也表达了自己未能实现这种愿望而感到遗憾的心情。
颈联写在冯大尹家的宴会上,诗人向冯大尹请教如何为官之道。他问:“官俸如何请?”希望从冯大尹那里得到官场上的一些经验。同时,他也在冯大尹面前夸自己的才学,希望得到冯大尹的赞赏。“芳樽沽得称闲吟”,在冯大尹面前饮酒、吟诗,显示了自己的才华。
尾联抒发了诗人对父母的孝心,希望父母能够健康长寿,并借此表达自己的忠孝之心。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对官场的不满,对家庭的思念和对父母的孝心。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