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尾相蟠千里来,中分关陜势崔嵬。
凿开地脉黄流出,劈破云根翠壁开。
古雪埋峰明剑戟,苍烟锁树失楼台。
金陵自古多佳丽,诗到钟山不易裁。

《柏塔寺 其七 中条山》是元代诗人王翰的一首杰作,诗中描绘了中条山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下面将逐句解析这首诗:

  • 首句:“首尾相蟠千里来”,这句描述的是中条山如同一条巨龙蜿蜒曲折,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天际。这种比喻不仅展现了中条山的广阔与深远,也表达了诗人对其气势的赞美。

  • 次句:“中分关陕势崔嵬”,这里提到中条山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它不仅分隔了陕西省和山西省,还以其险峻的地势而著称。这里的“崔嵬”形容山峰高耸,给人一种雄壮的感觉。

  • 第三句:“凿开地脉黄流出”,这句诗通过想象中条山如何切割大地,让黄色的河水流淌而出,形象地描绘了中条山对河流流向的影响。这种自然的力量和美让人感到震撼。

  • 第四句:“劈破云根翠壁开”,诗人进一步描述了中条山如何以它的山势和岩石之美吸引眼球。这里的“云根”和“翠壁”都是形容岩石的颜色和质感,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和美丽。

  • 第五句:“古雪埋峰明剑戟”,这句诗用雪来比喻山上的岩石,仿佛是古代的剑戟被埋在雪下,显得更加神秘和壮观。这样的描写增加了诗句的艺术效果,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中条山的古老和历史的厚重。

  • 第六句:“苍烟锁树失楼台”,这里使用烟雾来形容山中的树木,使得整个画面变得模糊不清,仿佛连楼台也随着烟雾消失在视线之外。这种表现手法既增添了诗意,又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 最后一句:“金陵自古多佳丽,诗到钟山不易裁”,这是全诗的总结和升华。诗人通过对中条山的赞美,引出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感慨,即无论多么美丽的诗歌,都难以完全表达对中条山的赞美之情。这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文化历史的传承。

王翰的《柏塔寺 其七 中条山》不仅是一首赞美自然美景的诗篇,更是一篇富含哲理和文化底蕴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中条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以及对文化遗产的重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以及诗歌在表达情感和思想方面的独特作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