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笑高吟泄不平,区区宠辱若为惊。
舌头极快深藏剑,意绪难防类守城。
五反自当惩小忿,三休足可了余生。
篷窗终日忘形坐,一席从教野老争。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作者情感的理解。

“大笑高吟泄不平,区区宠辱若为惊”意思是:大笑高歌宣泄心中的愤懑,区区小事又有何值得惊恐?“大笑”,指诗人在愤怒之中的呼喊;“高吟”,指大声吟咏。诗人因心中愤懑而放声大笑,大声吟咏,以宣泄胸中之不快。“区区”,小的意思;“宠”,“恩宠”;“辱”,侮辱,受屈辱。“若”,同“如”。诗人因心中愤懑而大呼大叫,大声吟咏,以宣泄胸中之不快。“区区”一词,既形容恩宠小、地位卑,也形容所受的屈辱小、程度轻。这里诗人用“区区”来形容恩宠小、地位卑,意即自己的遭遇并不卑微。

“舌头极快深藏剑,意绪难防类守城”意思是:舌头飞快却深藏利剑,思绪难防则似防守城池。“舌头”,指口舌,比喻言辞锋利;“剑”,比喻利口,指能言善辩;“深藏”,把剑藏在鞘里不露出来;“意绪”,指心思,思绪。诗人认为,自己虽能言善辩,但言辞犀利的口舌却要深藏起来不外露,这是为了避免激怒他人而使自己陷入困境。诗人用“舌头”和“剑”作比,说明他虽能言善辩,却不轻易使用,因为言辞锋利的口舌如果锋芒太露,很容易伤害别人。诗人认为,要想避免激怒他人而使自己陷入困境,就要像防守城池一样谨慎小心,不轻易流露自己的想法。

“五反自当惩小忿,三休足可了余生”意思是:五次反思自当惩戒小忿怒,三次休息足够了余生。“五反”,五次反思;“惩”,惩戒。诗人通过五次反思,认为应该自我反省、自我惩戒,以消除内心的愤懑。“三休”,三次休息;“了”,结束。诗人认为只要多次反省、多次休息,就能消除内心的愤懑。

“篷窗终日忘形坐,一席从教野老争”意思是:我整天坐在篷窗下,忘了自己的形体;让野老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篷窗”,指蓬草编成的小窗户;“忘形坐”,忘记自己的形体坐着;“野老”,指乡村老人;“竞”,争相。诗人整天坐在这里,忘记了自己的形体;让乡村的老人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官任上因直言进谏得罪权贵而受到排挤、打击,心情苦闷,郁郁不得志时的心情状态。全诗语言平实自然,意境深远含蓄,表现手法灵活巧妙,构思缜密精巧。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形象鲜明、生动,增强了艺术效果。

首句“大笑高吟泄不平”,诗人借大笑之声,表达出心中的不满与愤懑;第二句“区区宠辱若为惊”,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说,这些小事又何足挂齿呢!第三句“舌头极快深藏剑”,诗人以“舌为剑”的形象化描写,表明自己虽然有满腹的才华和学识,但却不会在言辞上锋芒毕露,以免触怒他人;第四句“意绪难防类守城”,诗人进一步强调自己的言行谨慎,不会贸然行事,以免引起别人的反感。以上四句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心态:一方面要保持自己的本色;另一方面要时刻提防他人的攻击。

后四句诗人以退为进,表面上似乎消极退缩,实际上却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表现出诗人的旷达胸怀与豁达气度。第五句“五反自当惩小忿”,诗人通过五次反省,认为自己应该自我反省、自我惩戒,以消除内心的愤懑。第六句“三休足可了余生”,诗人认为只要多次反省、多次休息,就能消除内心的愤懑。第七句“篷窗终日忘形坐”,诗人整天坐在这里,忘记了自己的形体;让乡村的老人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第八句“一席从教野老争”,诗人让野老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此诗语言朴实无华,却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诗人以自嘲的口吻,巧妙地将个人的处境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