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将簿领上仙台,今日清明偶独来。
接步翠藤摇露下,题名青壁拂云开。
自收柏子归香鼎,旋拾松花入酒醅。
如此山川良不恶,无端乡思更难裁。
【注释】:
曾将簿领上仙台,今日清明偶独来。接步翠藤摇露下,题名青壁拂云开。自收柏子归香鼎,旋拾松花入酒醅。如此山川良不恶,无端乡思更难裁。
【赏析】:
《和陈克斋清明登瑶台有感》是南宋诗人王之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八句四十字,写清明时节,独自一人登上瑶台,面对美景而感慨万千,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其中“自收柏子”一句,以柏子比喻家乡的特产。
前两句为第一层,写诗人清明时节独自登临瑶台赏景怀古。“曾将簿领”,指自己曾因公务来到这座瑶台。“今日清明”,“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四日至六日之间。“偶独来”,指偶然、意外地来到这里。“接步”句是说踏着青苔上的露水,一步一步地走上去。“题名”,指在石壁上题写姓名,表示自己的足迹。“拂”,同“拂”。 “云开”,意谓云雾散开。
第三联“自收柏子归香鼎,旋拾松花入酒醅”两句,是第二层的过渡与转折。诗人在瑶台之上题名之后,便自取柏子归家,用其清香之味烹煮香茗,并把采来的松花放入酒中,使酒增芬芳,这是对前文的进一步发挥。这里既写出了诗人的雅兴逸致,又表现出他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第四联“如此山川良不恶,无端乡思更难裁”,是这首诗的重点所在,也是全诗的感情高潮。这两句是说眼前这些山川风景并不坏,可是却难于抑制住内心的乡愁。“良”,确实。“无端”,无缘无故。“更”即更加。“难裁”,难以割舍。此二句是说,尽管眼前这些景色优美,可乡愁还是难以排遣啊。
这首诗写春游赏景,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前两联主要写登山所见,后两联则写登山所感,最后两句点明主题,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富有韵味,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