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洗空山白玉台,当年金母御风来。
涧边瑶草香难歇,洞里碧桃花自开。
雨后苔痕侵旧字,座间山影蘸新醅。
去家游子愁千种,白纻轻衫谁与裁。

注释:

  1. 露洗空山白玉台,当年金母御风来。
  • 露洗空山:形容山峰被露水洗涤过,显得更清幽。
  • 白玉台:指瑶台上的石台,通常与仙人有关。
  • 当年金母御风来:暗示有仙人曾在此停留或修炼。
  1. 涧边瑶草香难歇,洞里碧桃花自开。
  • 涧边瑶草:指山涧边的瑶草,通常指珍贵稀有的植物。
  • 香难歇:形容香气浓郁持久,难以消散。
  • 洞里碧桃花自开:暗示洞中的桃花也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1. 雨后苔痕侵旧字,座间山影蘸新醅。
  • 雨后苔痕:指雨后山间的苔藓痕迹。
  • 旧字:可能是指古代的文字或遗迹。
  • 座间山影:指坐在山间的人影,可能是诗人自己或他人。
  • 蘸新醅:指酒液沾湿酒杯边缘,可能暗示着宴会或庆典的气氛。
  1. 去家游子愁千种,白纻轻衫谁与裁。
  • 去家游子:指离家在外的人,可能是诗人自己或他人。
  • 愁千种:形容愁绪之多,无法用言语表达。
  • 白纻轻衫:指白色的细丝制成的衣服,可能暗示着诗人的身份或地位。
  • 谁与裁:可能是指谁能为诗人缝制这件衣物,也可能暗示着诗人的身世或处境。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全诗共四句,每句都有其独特的意象和情感色彩。

第一句“露洗空山白玉台,当年金母御风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露水清洗了空旷的山峰,使其显得更加洁净。这里使用了“白玉台”一词,暗示着瑶台上的石台如同白玉一般洁白无瑕,给人一种神秘而神圣的感觉。同时,这句还暗示了仙人曾在此停留,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

第二句“涧边瑶草香难歇,洞里碧桃花自开。”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的美景。这里的“瑶草”和“碧桃花”都是珍稀之物,分别代表了山涧中的珍贵植物和洞中的美丽花朵。它们散发出迷人的香气,令人难以忘怀。同时,这句还暗示了洞中的美丽景色也同样吸引人,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仙境的故事。

第三句“雨后苔痕侵旧字,座间山影蘸新醅。”继续描绘了山间的美景。这里的“雨后苔痕”和“座间山影”都是山间的细节描写。苔藓的痕迹和山峰的影子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同时,这句还暗示了宴会的氛围,可能是因为雨水过后,人们聚在一起欢庆。

第四句“去家游子愁千种,白纻轻衫谁与裁。”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这里的“去家游子”指的是远离家乡的人,他们因为各种原因被迫离开家园,承受着无尽的思念之苦。同时,这句还暗示着诗人自己的身世或处境,他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无法回到故土。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花草、人物等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让人感受到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