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山下开元寺,石刻觚棱尚宛然。
琬琰字形存晋法,依稀文律记唐贤。
树经劫火枝全死,塔裂惊霆瓦半悬。
阶下村翁还好事,摩挲为问几何年。
诗句如下:
孤山山下开元寺,石刻觚棱尚宛然。
琬琰字形存晋法,依稀文律记唐贤。
树经劫火枝全死,塔裂惊霆瓦半悬。
阶下村翁还好事,摩挲为问几何年。
接下来对这首诗进行解析:
孤山山下开元寺:孤山是杭州西湖中的一个小岛,位于西湖的北面,山上有座开元寺,这是王翰诗中提到的一个地理位置。
石刻觚棱尚宛然:觚棱指的是方形棱角,这里用来形容石刻的形态,表明这些石刻依然保持着唐代的风格。
琬琰字形存晋法:琬琰指美玉,这里的字形则是指汉字的笔画和结构,王翰在这里提到了“晋法”,即晋代的书法风格,说明这些石刻可能采用了晋代的书法艺术。
依稀文律记唐贤:“依稀”表示模糊不清,而“文律”则是指文字的规则和节奏,王翰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这些石刻中隐约可见的唐代文化和书法的怀念。
树经劫火枝全死:劫火通常指的是战争或灾难带来的破坏,这里描述了树木在战火中被烧毁,只剩下空枝。
塔裂惊霆瓦半悬:这句话描绘了古塔因地震或其他自然力量而出现裂痕,瓦片掉落一半的情景。
阶下村翁还好事:村翁指的是村里的老人,他们通常喜爱传统文化,喜欢欣赏和收藏古董。
摩挲为问几何年:摩挲指的是用手指轻轻触摸,这里老人通过摩挲来询问这些石刻的制作年代。
《福善寺开元石幢》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文化底蕴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唐代石刻的风貌,同时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遗产的珍视。这首诗不仅是对古代建筑艺术的赞美,也是对古人智慧和文化传承的一种致敬。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色,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