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外仙台许共游,幅巾藜杖映清秋。
黄华空叹岁年暮,白发不禁风雨愁。
有帖催租败诗兴,无钱对酒恐囊羞。
明年再会俱强健,一蹑凌云到上头。

【注释】

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约:邀请。瑶台:山名,在今陕西周至。城中:城中指京城长安,即西都。诸贤友:指同游之人。登:登上高处。风雨大作:天气突变,风雨交加。予:我。处:居住。荒村:偏僻简陋的小村庄。菊酒:菊花酿的美酒。自娱:自己取乐。闭门兀坐:关着门独自坐着。兀坐:独坐。终日:整天。命童儿取笔:让小孩拿来笔墨纸砚。书:写。近体诗:近体诗是指唐以后的一种诗歌体式,格律严谨。明日:明天。寄与:寄给。约者:相约的人。

物外:身外,指世俗之外。仙台:神仙居住的地方。许:允许。共游:一起去游玩。幅巾藜杖:幅巾是古代一种头巾的式样,藜杖是用来拄拐杖的棍子。映清秋:映照秋天。黄华:菊花,这里指菊花盛开的季节。空叹:白白地叹息。岁年暮:一年已尽,岁月消逝。不禁:忍不住。风雨愁:风风雨雨使人愁苦。催租:催讨租金。败诗兴:消磨了诗人的创作兴致。对酒:饮酒。恐囊羞:担心口袋羞涩。囊羞:囊中羞涩,形容经济困难,无法购买酒肉等食物。上头:指山上,这里指登高之山顶。

赏析

此诗是作者于重阳节邀集朋友登上城郊的瑶台,因风雨大作而赋诗留别之作。全诗语言平实、朴实无华,却有一种质朴的真情和深沉的友情流露其中,读来令人感动。

首联“物外仙台许共游,幅巾藜杖映清秋。”起句“物外”两字,表明自己要与友人一道,到那远离尘嚣的地方去游览。“共游”,说明有共同的朋友相伴;“许”,表示可以;“物外”,意谓在世俗之外;“仙台”,指山名,在今陕西周至县境内,为终南山余脉,为唐代著名隐士薛愿所隐居;“许共游”,即指薛愿曾与王维一起在终南山结庐隐居。“幅巾藜杖”,用晋代阮籍的典故,阮籍常披发醉酒于青白眼之间,其妻见之,常以幅巾包裹着头发和胡须,故称“幅巾”。此处借指自己,说自己与友人都是蓬头散发,不拘小节的人。

次联“黄华空叹岁年暮,白发不禁风雨愁。”“黄华”,菊花也,这里借指菊花盛开的时节;“空叹”,徒然感叹,白白叹息;“岁年暮”,一年将尽,岁月已逝;“白发”二句,说自己虽然满头白发,但依然经受住风雨的侵袭,没有一点忧愁的意思。

三四联“有帖催租败诗兴,无钱对酒恐囊羞。”“有帖”,即有信笺。“催租”,指官府催讨田租;“败诗兴”,“败”,消磨之意;“诗兴”,指写作的兴趣和兴致;“恐囊羞”,担心口袋里的钱不够买酒肉之类的东西。

末联“明年再会俱强健,一蹑凌云到上头。”意思是说,明年我们再相聚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健康,一同攀登高峰。“凌云”,指登高远望,凌虚而上;“上头”,指山顶或山峰之上;这两句的意思是,明年我们一定会再次相聚并一起攀登高峰,一起欣赏那美丽的风光。

全诗构思精巧,语言朴素自然。前四句写景叙事;后四句抒情言志;结构紧密,一气呵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