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恢图入笑谈,岂期失利向东山。
召时已有忌才意,不待论封始犯颜。
王翰《咏史五首·其一 孔融》:
汉鼎恢图入笑谈,岂期失利向东山。召时已有忌才意,不待论封始犯颜。
注释
- 汉鼎:汉代的鼎器。
- 恢图:恢复国家的大业或版图。
- 笑谈:轻松愉快地谈论。
- 东山:指退隐之地。
- 召时:当时。
- 忌才:嫉妒才能的人。
- 犯颜:不顾身份地位,敢于冒犯上司。
赏析
王翰的《咏史五首·其一 孔融》描绘了东汉末年名士孔融的形象。诗中通过孔融与曹操、袁绍等人的关系,展现了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智慧和勇气。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人才的不同态度和评价标准。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以直言敢谏著称,曾三次拒绝曹操的邀请,最终因被曹操所杀而闻名。在这首诗中,孔融被描绘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和强烈正义感的人物。他不畏强权,敢于挑战旧势力,这种精神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
诗中的“召时已有忌才意”,暗示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对孔融的排挤和打压。尽管面临重重困难,孔融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称赞。然而,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悲壮的氛围,因为孔融的结局并不如人愿,他的死充满了悲剧色彩。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王翰不仅关注历史事件本身,更注重人物的性格和品质,以及这些品质如何影响历史的走向。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通过这样的作品,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