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居养幽素,冲然澹无滓。
岂乏华藻荣,涅缁恐兹始。
一室洞昭融,于焉表微旨。
蒙庄亦何人,先予契斯理。

释义:

我住在空荡荡的房间里,过着养性的生活。

我的心境冲淡无滓,没有世俗的烦恼。

难道缺乏华丽的词藻和荣华富贵?

但我宁愿接受被污染的命运,也不愿一开始就玷污了它。

这空空的房间能让人明心见性,表达出人生的微妙道理。

庄子也是人,他和我同样追求这种理境。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虚白室中养性、读书、作诗的自述,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的淡薄,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追求。

第一句“端居养幽素,冲然澹无滓”,描绘了作者居住在空荡荡的房间中,过着养性的生活。这里的“幽素”指的是清静无为的生活,“冲然澹无滓”则形容作者的心境非常冲淡,没有任何世俗的烦恼和困扰。这一句既点明了作者居住的环境,又表达了他的内心世界。

第二句“岂乏华藻荣,涅缁恐兹始”,则是对第一句的进一步展开。在这里,作者用“岂”来反问自己是否缺乏华丽的词藻和荣华富贵。然而他却表示自己宁愿选择被污染的命运,也不愿一开始就玷污了它。这体现了作者对名利的淡薄,以及对生活的真谛的探索。

第三句“一室洞昭融,于焉表微旨”,描绘了作者在空荡荡的房间中,通过阅读书籍和诗歌,领悟到了人生的微妙道理。这里的“一室”指的是房间,而“洞昭融”则是形容房间中的光线明亮,可以看清一切。通过这样的环境,作者得以深入地思考人生和哲理。

最后两句“蒙庄亦何人,先予契斯理”,则是对前面诗句的总结和升华。在这里,作者提到了庄子(即老子),他是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而作者则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这个境界,能够理解和领悟人生的真谛。因此,他觉得自己与庄子有着同样的理解力和领悟力,能够相互交流和共鸣。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空荡荡的房间中养性、读书、作诗的经历,表达了他对于名利的淡薄,对于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品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