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说四明道,山川似若耶。
去依阿育塔,还宿梵王家。
野井封残雪,江船聚晚沙。
光公强健否,持底作生涯。
这首诗的原文是:“送僧”,其译文为:“听说四明有佛法,山川景色如若耶。前往依阿育塔寺,回到梵王家宿。野井封残雪,江船聚晚沙。”以下是对每个诗句的解释和注释:
- 闻说四明道,山川似若耶。
- “闻说”指的是听说或听闻,“四明”指的是现在的浙江宁波地区,古代称四明山。这里的“道”指的是佛教教义。“山川似若耶”意味着这些山脉和河流的景象让人联想到若耶溪,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 去依阿育塔,还宿梵王家。
- “依阿育塔”指的是前往阿育王塔寺,阿育王塔是印度的一个著名佛教遗迹,位于今天的尼泊尔。这里可能暗示着诗人要追随某个僧人,前往寻求佛法。“还宿梵王家”意味着回到一个与佛教相关的家舍或寺院,进行修持或休息。
- 野井封残雪,江船聚晚沙。
- “野井”指的是乡村的井,“封残雪”意味着井口被积雪封住,只剩下一些残雪在井口。“江船聚晚沙”描述了傍晚时分,江边船只聚集的场景,可能是为了准备第二天的行程。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旅途中的艰辛与期待的复杂情感。
- 光公强健否,持底作生涯。
- “光公”可能是指某位修行者或者僧人的名字。“强健否”询问这位光公是否身体健康。“持底作生涯”意味着他(她)将如何度过余生。这里的关键词“生涯”表明了诗人对于僧人未来生活状态的关切和关心。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听闻四明地区有佛法后,想要前去修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向往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通过对山川、寺庙、野井和江船等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对旅途艰辛的思考。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僧人未来的担忧与祝福,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