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舸衔帆樯,入港月已白。
此夜泊谁家,村南隐君宅。

【注释】

巨舸:大船。衔帆樯:指船上的帆被收起,船靠岸停泊。隐君宅:指隐藏在村庄南面的家。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夜晚客船停靠岸边的情形。诗人从夜幕降临开始写起,以“入港月已白”来烘托出一种静寂而清冷的气氛。然后,诗人巧妙地将“此夜泊谁家”置于诗中,并把“村南隐君宅”作为答案,使读者感到这似乎是一个意外的发现。全篇语言简洁,意境优美,给人以宁静、淡雅之感。

客舟夜泊

(明)杨慎(yǐngshěn)

巨舸衔帆樯,入港月已白。

此夜泊谁家,村南隐君宅。

注释

  1. 巨舸:大船。含帆樯(zhàng):帆缆系结在桅杆上,这里指大船。衔:衔住。樯,桅杆。
  2. 入港:进入港口。月已白:月亮已经照到了水面。已,副词,表示状态的已然。
  3. 泊:停泊。谁家:谁家的船只。
  4. 村南:村庄的北面。隐君宅:隐居在人家。隐,隐藏,隐居。君,对别人的尊称。
  5. 赏析:
    这是一首写夜景的诗。诗一开头就描绘出一幅江上夜泊图:一只巨大的帆船,帆缆已系好,正停泊在江边,月光映照在江面上,已经泛出了银光,一片皎洁。接着诗人又用一个“此夜泊谁家”的疑问句,引出下一句:“村南隐君宅。”原来这只大船是停在一个隐者的家门之前。这个隐者就是作者的好友杨升庵(字用修)。杨用修是个有名的才子,他年轻时曾与王世贞等游历吴门,后来到过云南和四川,还到贵州做过官,所以诗中说“君家”,即指他的故里。
    此诗是一首五言绝句,全篇只有四句话,每句七字,共二十个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写景时,诗人没有直接描写景物,而是通过写景来表现人物。写景时,诗人也没有平铺直叙,而只是抓住主要景物加以渲染。写情时,诗人也没有直抒胸臆,而是通过叙事来表达感情。写情时,诗人也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先叙事,再抒情,最后点题。写人时,诗人也采用了类似的手法。
    杨用修在诗中说自己“夜泊”,其实,“客”也可以理解为“我”。因为诗中的“我”就是“客”。这首诗的首句“巨舸衔帆樯”,“巨舸”,大的船,帆樯是帆的附属物,也就是船帆,这里指大船的帆。第二句“入港月已白”,“入港”,进入江边码头。“月已白”指月光照射江面映出的银色光辉。“入港”是“泊”的宾语,“月已白”则是“泊”的结果。第三、四句“此夜泊谁家?村南隐君宅”,“此夜”指今夜,“此”是第一人称代词,“夜泊”是“入港”的宾语;“谁家”是指“此夜”的地点,“村南”指的是地名,“君”是对别人或对方的尊称。“隐君宅”的意思是隐者住在他家的门前。“君”是对别人的尊称,在这里指杨升庵。“宅”,住宅。“隐君宅”,就是隐居在人家的门前。
    这首诗写得很有特点:第一句只写出了“巨舸”“衔”“樯”三个动词,第二句只写出了“入”“港”“月”三个动词,第三句只写出了“泊”“谁家”“村南”三个动词,第四句只写出了“泊”“君家”“隐君宅”几个动词。但是这些动词都是互相联系着的,都为全诗所要表达的意思服务,而且都为全诗所要表达的意思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这四个动词虽然各自独立,却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这首诗的语言很凝练,也很通俗。诗中的许多字都很常用,但它们组合在一起,却能构成很美妙的意境。例如“巨舸”、“入港”、“月已白”、“此夜”、“泊谁家”、“村南”、“隐君宅”这些词组,都是比较常用的词汇,但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却能构成很美妙的意境。另外还有一些词语也是比较常用的,但组合在一起之后也能构成很美妙的意境。例如“月已白”、“此夜”等词语组合在一起之后,就能构成一种清丽的意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