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
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
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
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府。
竹笼旋著活火熏,蠹虫母子走纷纷。
夭铁碾出瑶空雪,一弓弹破秋江云。
中虚外从搓成索,昼夜踏车声落落。
车声才冷催上机,知作谁人身上衣。
小女背面临风泣,忆曾随母园中拾。

《木绵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乐府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秋天的阳光渐渐收起了树上的露水,使得青囊(一种布帛)上的白絮变得透明起来。)

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农民的妻子拿着篮子回来,家里的女人指着说这是机器上织出来的布。)

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孩子们跑来寻找上衣和裤子。)

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府。(他们想用来偿还私人债务,也想要献给官府。)

竹笼旋著活火熏,蠹虫母子走纷纷。(用竹笼装着活火熏蒸,蛀虫的母子们纷纷跑出来。)

夭铁碾出瑶空雪,一弓弹破秋江云。(夭铁被碾压成白色的霜雪,一弓之力就能把秋天的江云都弹开。)

中虚外从搓成索,昼夜踏车声落落。(中间空虚,外面搓成绳索,昼夜不停地踩着脚踏机的声音,响亮而有力。)

车声才冷催上机,知作谁人身上衣。(当车轮转动的声音变得低沉时,知道这些线已经变成了衣服。)

小女背面临风泣,忆曾随母园中拾。(小女孩面对着风哭泣,回忆曾经跟随母亲在花园里捡拾这些东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普通农家妇女的生活画面,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和家庭生活的温馨。全诗以木棉为主题,通过对农妇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对家庭温暖的珍视。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手法,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如农民为官府服役,而家中却要为孩子缝制衣物。此外,诗中的“车声”“车轮”等元素,也暗示了农村交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的进步。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真实面貌,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