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咏荆轲恨未消,解官却赴远公招。
至今三月门前柳,犹向东风懒折腰。
诗句解释与赏析:
- 托咏荆轲恨未消,解官却赴远公招。
- 注解:托咏指的是借他人或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或观点。这里的“荆轲”是指战国时期著名的刺客荆轲,他的悲壮故事和爱国精神被后世广泛传颂。而“解官”,意味着辞去官职。这句话可能表达了诗人因怀有深厚的家国情感,选择放弃官场的安逸生活,转而追随高洁的远公(即佛教高僧慧远),投身于宗教修行或者学问研究之中,以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 至今三月门前柳,犹向东风懒折腰。
- 注解: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而又略显颓唐的画面。三月,通常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门前的柳树在春风中摇曳生姿,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生命的勃勃生机。然而,这生机勃勃的景象却被诗人用“懒折腰”这一形象的比喻所衬托。这里的“懒折腰”既形容了柳树的姿态,也隐喻了诗人自己面对生活的困顿或挫折时的态度——尽管春意盎然,但诗人似乎并不想轻易地屈服或是改变自己的境遇,而是选择保持一种从容、淡定的状态,如同柳树一样优雅地承受着风雨的洗礼。
译文:
托咏荆轲恨未消,解官却赴远公招。
至今三月门前柳,犹向东风懒折腰。
赏析:
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高洁之士的形象。首句“托咏荆轲恨未消,解官却赴远公招”,不仅揭示了诗人对荆轲故事的深厚感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世俗权力和功名的追求已有所释怀。他选择了远离尘嚣,前往寺庙修行的道路,体现了一种对超脱物欲、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次句“至今三月门前柳,犹向东风懒折腰”进一步展现了这种超然态度。虽然春天已经到来,万物复苏,但诗人并未因此感到振奋,反而有一种“懒折腰”的悠然自得。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赞美,更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体现——即使身处困境,也能保持一份从容和优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的文字传达了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魅力以及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