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开玉峡两厓丹,隔岸诸峰似翠鬟。
神女不归龙已化,仙翁飞去鹤空还。
碧坛芳草经年合,古殿苍松落日闲。
万里长风起天末,如闻环佩白云间。
【题解】
《题巴丘龙母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七绝。诗中的“巴丘”即今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西南岸的巴陵县,古称巴丘。此诗写于公元80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当时,刘禹锡在夔州(今四川奉节)刺史任上,作此诗以寄怀故乡,表达自己渴望回归的心情。
【注释】
天开玉峡两厓丹:天然生成的神山峡谷,两岸山峰都是红彤彤的丹砂色。
隔岸诸峰似翠鬟:隔着江水望去,对岸的山峰如同女子的头发一般柔美。
神女不归龙已化:美丽的神女不再归来,化作了龙飞向远方。
仙翁飞去鹤空还:神仙般的老人离去后,只有那鹤在空中盘旋。
碧坛芳草经年合:绿色的神坛边长满了青草,已经过了一年。
古殿苍松落日闲:古老的殿堂里,苍劲的松树伴随着落日,显得异常宁静。
万里长风起天末:万里长的风从天空吹来。
如闻环佩白云间:仿佛能听到玉佩的声音在飘荡,在白云间回响。
【赏析】
《题巴丘龙母庙》是一首抒情小赋,诗人借景抒怀,以咏叹巴丘龙母庙的景色为引子,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首联两句,写景。前句说,天然生成的神山峡谷,两岸山峰都是红彤彤的丹砂色。这里用“天开”、“两厓”等词,极状山势之高峻;用“玉”字形容山峰之洁白、晶莹。这两句既勾勒出三峡的雄伟气势,也写出山色的瑰丽神奇,为全诗奠定雄奇的基调。
颔联两句,写人。前句说,美丽的神女不再归来,化作了龙飞向远方。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神女人格化,赋予她人的情感和思想,生动传神地表达了对神女的怀念与思念之情。后句说,神仙般的老人离去后,只有那鹤在空中盘旋。这两句以景结情,以景寓情,含蓄蕴藉而又意味深长。
颈联两句,写景。前句说,绿色的神坛边长满了青草,已经过了一年。这里既点出时间之久远、空间之辽远,又写出环境之幽僻寂静。后句说,古老的殿堂里,苍劲的松树伴随着落日,显得异常宁静。这两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实写是说庭院里的松树在夕阳下静静地陪伴着神坛,给人以静谧的感觉;虚写则是说神王的离去让整个殿堂变得空旷寂寥,只剩下松树在默默地守候着神灵的遗骨和遗物,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同时,这也表明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尾句,写景。前句说,万里长的风从天空吹来。这里的“长”,既指风势强劲有力,又指风声悠扬动听;既写出了风的力量之大、声音之宏亮,又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激动、澎湃和喜悦。后句说是诗人仿佛能听到玉佩的声音在飘荡,在白云间回响。这既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激动、澎湃和喜悦,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的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描绘巴丘龙母庙周围的山水风光以及人物活动,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拟人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