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客燕赵,南北事奔走。
莲花与参从,菁莪长生友。
风尘扑人面,荆榛掣人肘。
弃却头上冠,归种门前柳。
门前柳未绿,蓦讶惊风吼。
豫章随飞蓬,乔松若摧朽。
况此初生稊,吹落竟何有。
春阳赖萌动,翠色仍如帚。
还将旧时月,夜夜当窗牖。
始信蔽芾阴,可以覆衰叟。
【注释】:
- 至正庚辛唱和诗得有字:指张养浩与友人的唱和之作得到题字。
- 少小客燕赵:少年时代客居燕京、河北一带。
- 南北事奔走:形容奔波忙碌的生活。
- 莲花与参从,菁莪长生友:意谓像莲花一样纯净高雅,像参(仙草)一样长寿吉祥。
- 风尘扑面:形容尘土飞扬,扑向面部。
- 荆榛掣人肘:“荆”通“蓁”,“荆榛”是荆棘丛生的地方。“掣”是拉的意思。
- 弃却头上冠,归种门前柳:意谓放下官帽,回归田园,在门边种树。
- 门前柳未绿:门前的柳树还没有长出来叶子。
- 豫章随飞蓬:比喻世事如飘忽不定的浮萍,随时都可能改变。
- 乔松若摧朽:高大挺拔的松树就像倒塌了一般。
- 况此初生稊:何况这刚发芽的嫩苗呢!
- 吹落竟何有:风吹落了它,又有什么呢?
- 春阳赖萌动:春天的阳光依赖着新生命的萌发。
- 翠色仍如帚:青翠的颜色仍然如同用扫帚清扫过一般。
- 还将旧时月,夜夜当窗牖:意思是将旧时的月亮挂在窗前。
- 始信蔽芾阴:开始相信茂盛的树木荫蔽着大地。
- 可以覆衰叟:可以用来覆盖衰老的人。
【赏析】:
此诗是张养浩对好友张仲彬所作的赠诗,表达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才华和品格。
首句“至正庚辛唱和诗得有字”,表达了诗人在朋友间唱和之作得到题字的喜悦之情。“庚辛”是指农历六月,此时正值炎热的季节,所以“唱和诗”也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
第二句“少小客燕赵”,描绘了诗人年少时的漂泊生活,曾经客居燕京、河北一带。“南北事奔走”,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生活的艰辛,需要四处奔波以谋生计。
第三句“莲花与参从,菁莪长生友”,诗人以莲花和参从为喻,表达了自己追求高尚品德和长寿吉祥的愿望。“菁莪长生友”则是说,希望自己能够像菁莪一样,成为长久的朋友。
第四句“风尘扑面”,直接描绘了诗人身处的环境,风尘滚滚,尘土扑面而来。“荆榛掣人肘”,则是进一步描述了诗人所处的艰难境地,荆棘丛生的地方会拉住人的手臂,使人感到痛苦。
第五句“弃却头上冠”,意味着诗人放下了官场的名利,回归到田园生活中去。“归种门前柳”,则是说自己会在门前种下柳树,希望这些柳树能够陪伴自己度过余生。
第六句“门前柳未绿”,诗人再次提及门前的柳树还未长出叶子,暗示了自己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以及岁月蹉跎的感慨。
第七句“豫章随飞蓬”,比喻世事如飘忽不定的浮萍,随时都可能改变。而“乔松若摧朽”,则是说高大挺拔的松树即使倒下也不会被摧毁,象征着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
第八句“况此初生稊”,诗人进一步指出即使是刚刚发芽的嫩苗,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吹落竟何有”,则是说即使风吹落了它们,又有何妨?
第九句“春阳赖萌动”,意味着春天的阳光依赖于新生命的萌发。“翠色仍如帚”,则形容青翠的颜色仍然如同用扫帚清扫过一般。
第十句“还将旧时月,夜夜当窗牖”,诗人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寄托在明月之上,希望明月可以照亮自己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牵挂和思念之情。
第十一句“始信蔽芾阴”,开始相信茂盛的树木荫蔽着大地。这是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的表达。
第十二句“可以覆衰叟”,则是用来祝福朋友能够度过晚年生活安康,享受人生的快乐和幸福。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歌颂,表达了对人生的态度和追求。同时,也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和豁达的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