埘鸡初戒曙,关吏已开晨。
饬徒临迥陌,振楫发长津。
四郊盛阴气,千里塞惊尘。
艰难将使命,骚屑作行人。
时值秋冬交,道经吴楚分。
昔出方祃师,今还已归军。
威迟良马劳,悽恻仆御勤。
王事不可淹,谁知君苦辛。

【赏析】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诗人从建昌回朝时所作。当时李白正任左拾遗,与张说同为中书舍人。这首诗是借自叙行程来抒写自己的感慨。

首句点明时间地点:“使客还自建昌”,说明作者在建昌奉命出使。建昌在今江西南城,地处闽越之地,远离长安,所以诗人用“自”字。“自”字有“由……而”、“从……”的意思。

第二句“埘鸡初戒曙,关吏已开晨。”是写天刚破晓,关吏开门迎接了。“关吏”即边关小吏,“开晨”即打开城门,迎接黎明的曙光。“埘鸡”指公鸡打鸣,“初戒曙”指天色将亮未亮之时。这里描绘的是一幅清晨时分,边关小吏迎接黎明曙光的景象。

第三四句是描写诗人自己临别建昌时的所见所感,“饬徒临迥陌,振楫发长津。”意思是收拾行装准备出发,乘着船渡过长江。“饬徒”指收拾整理行李,“振楫”即扬帆。“长津”指长江入海处。这句的意思是收拾好行李,准备过江而去。

接下来四句描写沿途所见景色:

“四郊盛阴气,千里塞惊尘。艰难将使命,骚屑作行人。”这四句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观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四郊盛阴气”指的是四周的田野里弥漫着浓密的雾气;“千里塞惊尘”则是指大路上尘土飞扬,一片荒凉。这两句描写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凄凉。而“艰难将使命,骚屑作行人。”则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不安。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对前途的担心和恐惧,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回到京城后的感受:

“时值秋冬交,道经吴楚分。昔出方祃师,今还已归军。”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从建昌出发到吴楚地区的经历。“时值秋冬交”,指的是当时的天气已经转冷,大地进入了收获的季节。“道经吴楚分”则是表示诗人经过了吴地和楚地,这两个地方都是当时中国的重要地区。这里的“方祃师”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军队编制方式,即以地名作为部队的驻地,而“今还已归军”则是表示诗人现在已经回到了军中。

整首诗通过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展现了一个充满艰辛、孤独和忧虑的形象。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