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嚣去城市,遣闷在川岑。
遂申独往意,行此无尽林。
松篁俨映郁,苍翠邈深沉。
九陇山已见,三生石可寻。
列障围招提,杰阁俯岖嵚。
池光乱塔影,涧流传声音。
龙化井已竭,虎去泉徒深。
周顾信灵迹,迟留多赏心。
念未委尘妄,事可息烦襟。
即理苟已协,何用恋华簪。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游天童山》。全诗共八句,每句七字。
第一句“避嚣去城市”,描述了作者远离喧嚣的城市,选择了一个清静的地方来放松和寻求心灵的宁静。这里的“避嚣”指的是躲避尘世的喧嚣,而“去城市”则是选择了远离城市的繁华。
第二句“遣闷在川岑”,进一步解释了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个地方。这里的“遣闷”指的是消除内心的烦恼和郁闷,而“在川岑”则是指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感受山川的壮美。
第三句“遂申独往意”,表达了作者追求独处的愿望。这里的“遂申”指的是实现或表达了,而“独往意”则是指独自一人前往的意愿。
第四句“行此无尽林”,描述了作者行走在这无尽的树林中的情景。这里的“无尽林”象征着无穷无尽的自然美景,而“行此”则是指在这里行走。
第五句“松篁俨映郁”,描绘了树木葱郁的景象,其中“松篁”指的是松树和竹子,而“俨映郁”则形容它们高大挺拔,郁郁葱葱。
第六句“苍翠邈深沉”,进一步描绘了山林的深邃和广阔,其中“苍翠”指的是绿色,而“邈深沉”则形容它的高远和深沉。
第七句“九陇山已见”,提到了九陇山的景色,其中“九陇”指的是九座山岭,象征着连绵起伏的山峦。
第八句“三生石可寻”,描述了寻找三生石的经历,其中“三生”指的是前世、今生和来世,而“石可寻”则表示它仍然可以被找到。
第九句“列障围招提”,描绘了招提寺周围的环境,其中“列障”指的是设置屏障,而“招提”则是指佛教寺庙。
第十句“杰阁俯岖嵚”,形容招提寺内的建筑宏伟壮丽,其中“杰阁”指的是高大的阁楼,而“岖嵚”则形容它的险峻和壮丽。
第十一句“池光乱塔影”,描述了池塘和塔影交相辉映的景象,其中“池光”指的是池塘的波光,而“塔影”则是指塔的影子。
第十二句“涧流传声音”,描绘了涧水流淌的声音,其中“涧流”指的是山涧中的流水,而“声音”则是指流水的声音。
第十三句“龙化井已竭”,提到了一个关于龙的故事,其中“龙化”指的是龙变成人类,而“井已竭”则表示这个龙化成的地方已经没有了。
第十四句“虎去泉徒深”,描述了一个地方因为虎的离开泉水变得更深了,这里可能是在比喻人的情感或者某种状态的变化。
第十五句“周顾信灵迹”,提到了周顾这个地方的灵迹,其中“周顾”指的是四处观察,而“灵迹”则是指神秘的踪迹或遗迹。
第十六句“迟留多赏心”,表达了作者在这里停留时的心情,其中“迟留”指的是停留的时间较长,而“赏心”则是指心情愉悦。
第十七句“念未委尘妄”,提到了自己的思绪没有完全放下世俗的纷扰,而“委尘妄”指的是放下世俗的纷扰。
第十八句“事可息烦襟”,表达了事情可以平息心中的烦躁,其中“歇烦襟”指的是平息心中的烦恼,也暗示了作者对自然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天童山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尘世的超脱和宁静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