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灰未遽冷,于古何所稽。
前行有衢路,往往变岩崖。
我来一问津,感叹伤人怀。
是道在天地,大可六合弥。
诸儒拾煨烬,破裂日愈离。
遂令高世才,放荡莫控羁。
时无洛中叟,此事谅终亏。

这首诗是作者在陶渊明的《杂诗》五首中选了第五首,题目为“和陶潜”。

译文:

秦朝的骨灰尚未冷却,古人的事迹何所依托?
前方有条大路通向远方,但往往变成险峻的山崖。
我来到这里,不禁感叹万分,心中感慨万千。
这种道法存在于天地之间,它能够遍布六合空间。
众儒生拾起残砖断壁,日复一日,他们的学说越来越破碎。
于是高才之人,无法被束缚,放纵自己,不受羁绊。
如今没有洛中的学者,此事终究难以完成。

注释:

  • 秦灰未遽冷:意指秦王朝虽已灭亡,但余温尚存。
  • 于古何所稽:古代的事情如何追溯?
  • 衢路:宽阔的道路。
  • 岩崖:山崖。
  • 一问津:询问水边的人。
  • 感叹伤人怀:因感慨万千而心伤。
  • 大可六合弥:道法无处不在,遍布六合。
  • 诸儒:众儒生。
  • 煨烬:残砖断瓦,这里泛指学问。
  • 破裂:理论或学说上的瓦解。
  • 放荡:放任自流。
  • 时无洛中叟:没有洛阳城中的大学者。
  • 洛中叟:洛阳城中的学者。
  • 谅:大概。
  • 时:时代。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和陶渊明的《杂诗》五首中的第五首,题目为“和陶潜”。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古人事迹、道法以及学者们的思考。诗人认为,尽管秦朝已灭,但道法依然存在,它无处不在,能够遍布六合空间。然而,众儒生却拾起残砖断壁,日复一日,他们的学说越来越破碎。于是高才之人,无法被束缚,放纵自己,不受羁绊。如今没有洛中的学者,此事终究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