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入双峰境,逍遥杖屦随。
定钟鸣曙早,梵呗出林迟。
代步篮舆稳,攀跻石磴危。
陶潜虽殢酒,敢负远公期。
寄见心上人其二
路入双峰境,逍遥杖屦随。
定钟鸣曙早,梵呗出林迟。
代步篮舆稳,攀跻石磴危。
陶潜虽殢酒,敢负远公期。
注释与赏析
注释
- 双峰境:指风景秀丽的山脉,这里形容自然景观的美丽壮观。
- 逍遥杖屦随:形容行走时随意自在,没有拘束。
- 定钟:晨钟,通常在早晨打响以报时。
- 梵呗:佛教中的颂经音声,此处特指寺院中僧人念诵经文的声音。
- 代步篮舆稳:用篮子装着的车子作为交通方式,稳定且环保。
- 攀跻石磴:攀登陡峭的石阶,形容旅途中克服艰难险阻。
- 陶潜:指东晋诗人陶渊明,常因饮酒放逸被贬。
- 负:辜负,不辜负某人的期望或承诺。
- 远公期:东晋著名高僧慧远大师,此句意指对远方友人的承诺和期望。
译文
踏入双峰壮丽的山川,逍遥自在地拄着拐杖步行。清晨时分,寺庙里钟声悠扬响起。佛寺里,僧侣们诵读经文的声声佛号渐行渐远。我乘载篮子的车稳稳前行,攀爬崎岖陡峭的小径。虽然陶潜有时沉迷于美酒之中忘却归途,但我绝不辜负了您对我的厚望和期待。
赏析
《寄见心上人其二》是元朝诗人苏天民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
诗的开头“路入双峰境”,描绘了一种进入大自然美景中的愉悦心情。接着,“逍遥杖屦随”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在旅行过程中的自由与随性。这种自由不仅体现在物理空间上的移动,也反映了诗人心灵上的解放和超然。
“定钟鸣曙早,梵呗出林迟”两句,则通过描述晨钟暮鼓、诵经声起的景象,传达了宗教的静谧与庄严。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幅远离尘嚣、寻求内心平静的画面。
“代步篮舆稳,攀跻石磴危”两句转向描写旅途中的艰辛与挑战。诗人使用篮子车代替马车,以及攀登陡峭的山路,体现了对简朴生活和自然美的追求。这种选择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生活哲学,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尊重。
“陶潜虽殢酒,敢负远公期”这一句则是对陶渊明的赞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决心。陶潜以其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著称。诗人在此引用这一典故,既表明了自己对陶潜精神的认同,也强调了对自己行为的自律和责任感。
《寄见心上人其二》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思的作品,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语言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诗人通过对旅途中的所见所感的细腻描写,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也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那份超脱物欲、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