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在天之北,狮子吼处乾坤穿。
我兄曾解狮子铃,拟向山中探幽迹。
文殊老人双眼黑,一万菩萨满坐莓苔石。
只凭倒卓铁蒺藜,一齐趁入无生国。
诸子去时谁继踵,尽将五台摄入草鞋双耳孔。
虚空满贮赤玻璃,笑看秘魔岩石动。
归来说与傍人知,德山临济皆儿嬉。
今生元无佛与祖,就手拗折乌藤枝。
坐断高高峰头那一著,银山铁壁人难窥。
翻思少林九载面空壁,千古万古知谁知。
信手拈起一茎草,总是金毛狮子威。
【注释】
1.五台山:位于山西东北部的五台县境内。
2.狮子吼:传说中,文殊菩萨曾于五台山上修行,其座下弟子因受其教诲而皆能口吐狮子之吼声,故称五台山为“狮子吼”。
3.我兄:指诗人自己。
4.文殊老人:文殊菩萨,佛祖释迦牟尼的大弟子,以智慧著称,故称文殊。
5.倒卓铁蒺藜:一种古代兵器,形如倒置的铁蒺藜,用于防御。
6.无生国:佛教语,意为没有生死、涅槃的境界。
7.诸子:指文殊菩萨的弟子们。
8.秘魔岩石:传说中的石头,据说文殊菩萨曾在石上刻经。
9.就手拗折乌藤枝:形容文殊菩萨修行时力大无穷,轻易就能折断乌藤。
10.银山铁壁:形容山势险峻,难以攀登。
11.九载面空壁:指僧人在寺庙里长时间修行,不与世间往来。
12.信手拈起一茎草:形容文殊菩萨修行时随意拈起一根小草,便能领悟其中的奥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文殊菩萨在五台山修行的景象和心境。首句写五台山的位置及环境,二句写文殊菩萨的威名以及他的弟子们都能口吐狮子吼声的情景。接着描述了文殊菩萨修行时的环境和心境,最后表达了对文殊菩萨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