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村,原名袁景辂,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24,卒于公元1767
袁景辂是清代著名的诗人。
字朴村、又号质中,生于1724年的江苏吴江震泽。他是一位贡生,在乾隆年间成为诸生。袁景辂不仅深受诗学的影响,还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师从沈德潜,并与其他同邑人组织了竹溪诗社,邀请诗坛盟主沈德潜担任顾问和导师。
朴村,原名袁景辂,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24,卒于公元1767
袁景辂是清代著名的诗人。
字朴村、又号质中,生于1724年的江苏吴江震泽。他是一位贡生,在乾隆年间成为诸生。袁景辂不仅深受诗学的影响,还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师从沈德潜,并与其他同邑人组织了竹溪诗社,邀请诗坛盟主沈德潜担任顾问和导师。
泛舟至雷峰复度岭憩净慈寺 山灵久我待,既见不可缓。 舍馆且莫定,呼舟任游衍。 风便向南湖,断塔耸遥巘。 渐近益崇高,顶树纷可辨。 风送南屏钟,引我足逾健。 出云复入云,上阪更下阪。 古寺隐湖曲,路转忽到眼。 殿角干青霄,丈六金光满。 更披虞集碑,宣扬仗轩冕。 憩坐息筇杖,松风泠然善。 山顶暮樵归,背负斜阳晚。 一径通四山,可近亦可远。 我欲往从之,白云忽遮断。 注释: 1. 山灵久我待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日登罗星洲文昌阁所见景色的诗,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颂和对宁静心境的追求。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第一句:登罗星洲文昌阁 - 诗句:登上罗星洲的文昌阁 - 译文:我攀登到罗星洲上,观赏那里的文昌阁。 - 关键词:罗星洲、文昌阁 - 注释:罗星洲是一个岛屿,文昌阁是岛上的一个著名景点。 第二句:春光无近远,往往在僧寺 - 诗句:春光无处不在,常常出现在寺庙之中。 - 译文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连冈如群龙” - 关键词: 连冈、群龙 - 解释:描述山峦连绵,如同众多盘旋的龙一般,生动地描绘了山脉的起伏和壮观。 第二句:“一气陡入水” - 关键词:一气、陡入 - 解释:形容山势直冲云霄后,突然跌入水中,形成一种气势磅礴的景象。 第三句:“饮湖湖不干” - 关键词:饮、湖 - 解释:比喻湖水清澈,可以饮用而不污染,形容水的清洁与纯净。 第四句
紫云洞 紫云洞,是一处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该洞以其独特的地貌和丰富的植被而闻名于世。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紫云洞,洞口如同紫色的云朵,给人以神秘而美丽的感受,吸引着游客前来探秘。 2. 洞天犹数武,清风逼人冷。这里的“洞天”指的就是紫云洞,它仿佛是人间仙境般神秘莫测。而“清风逼人冷”则形容了洞中的凉爽气息,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3. 既进谺然开,尘烦先自屏
【诗句释义】 雁过白云冷,木落遥山碧。 游筇懒不携,良友近可即。 平地当登高,少长集吟室。 有酒期共饮,欢焉布瑶席。 座无拘忌流,醉醒取各适。 襟情未必同,臭味自不隔。 古人师与友,所重均受益。 后世务面交,毁誉乱曲直。 攻玉藉他山,引针赖磁石。 各勉百年身,磨砻互尽力。 是时日欲暮,寒光动西壁。 照见座中人,各有好颜色。 聚首苦不常,欢饮忘主客。 相期敦久要,觞咏继今夕。 【译文】
登云岩寺浮图 平畴耸孤峰,古木影交翳。 山巅塔玲珑,高涌出云际。 兹山多楼台,陟高目无蔽。 遥山数点青,秋色满天地。 吴都百万家,一线围埤堄。 千里顾盼间,胜概无与俪。 游者自崖反,旷怀此独契。 坐待明月来,风铃远摇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画卷,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平畴耸孤峰,古木影交翳" 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壮观的自然画面。这里用 "耸" 字来形容山峰的高大挺拔,"交翳"
【注】:方蓬、楼阁、水中央,皆指罗星洲。苍茫:辽阔无边的景色。残灯:点着的油灯。 梦与蔚云芝房东岩同游罗星洲赋诗题壁觉后忘后半因足成之呈三君 在方蓬楼阁的水中央,与我客人一起登上了罗星洲。 湖面一镜,清澈空明,映照出远处近处的景物;几座小村,炊烟袅袅,融入了茫茫的大地上。 梦中举杯饮酒,联缀新诗句;醒来后,只见云雾缭绕,山高水长。 遥想昔日孤独地坐在馆舍中,是否有过梦中来到江乡的情景? 赏析:
宿藏云阁 白云满空山,小阁不知处。 注释:天空中白云朵朵,山峰上云雾缭绕。在这茫茫的云海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小屋,却不知它具体的位置在哪里。 我再入云中,阁上云来去。 注释:我再次踏入云层之中,只见那小屋之上,云雾缭绕,时隐时现。这让我更加好奇,想要探寻它的真正所在。 松柏绕山青,泉声隔林树。 注释:周围是苍翠的松柏,它们环绕着山峦,为大自然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山灵久我待,既见不可缓。 舍馆且莫定,呼舟任游衍。 风便向南湖,断塔耸遥巘。 渐近益崇高,顶树纷可辨。 风送南屏钟,引我足逾健。 出云复入云,上阪更下阪。 古寺隐湖曲,路转忽到眼。 殿角干青霄,丈六金光满。 更披虞集碑,宣扬仗轩冕。 憩坐息筇杖,松风泠然善。 山顶暮樵归,背负斜阳晚。 一径通四山,可近亦可远。 我欲往从之,白云忽遮断
秦宝玑是清代诗人,字姚臣,号潜叔。 秦宝玑生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卒于清光绪六年(1882年)。他不仅是一位多才的诗人,还精通地理。秦宝玑的诗作以七言绝句为主,其中《过桃花坞》便是其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秦宝玑独特的文学风格
陈豪是清代诗人,字蓝洲,号迈庵,晚号止庵。以下是对陈豪的详细介绍: 1. 生平经历:陈豪于同治九年考中优贡,随后以知县身份被派往湖北,光绪三年开始在房县任职。他勤于听讼,常常携带酒具张幕憩息在荒祠中,与吏卒同甘共苦。陈豪还参与治理过当地的匪乱,例如柯三江谋乱时,他能够迅速平定,并设立匭县门,鼓励胁从者自首,杖责之后释放。 2. 政治成就:陈豪历任应城、蕲水、汉川、随州等职。在这些职位上
庄长命(1872?~1916)〖卒年参考高重熙〈吊庄鹤如社友〉,《台湾日日新报》,「诗坛」栏,1916年10月3日,第六版;《台湾日日新报》,「编辑剩录」栏,1916年10月21日,第六版;又,据庄之〈自挽六章〉:「作客人间卌五年,学诗学剑枉徒然。 」得其生年应在1872年。 〗,字鹤如,又字尔受、啸皋,新竹人。 国语学校毕业,出为总督府学务课编修员,曾参与小川尚义编纂《台日辞典》之对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