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南郭云山豁,病骨扶筇午上台。
燕去鸿回登眺眼,龙争虎斗古今才。
荒荒白日三春过,滚滚黄河万里来。
昭烈祠堂亦邻近,暖云烟树更徘徊。
【注释】
戏马台:古迹,在徐州城南郊。彭城:指徐州。云山豁:云雾缭绕的山脉。扶筇:手拄拐杖。午台上:即戏马台。
病骨:形容身体虚弱。扶筇:拄着手杖。午台上:古代地名,位于徐州城南郊外的云中山中。登眺眼:登高远望。
燕去:燕子离开。鸿回:大雁归来。登眺眼:登高远望。龙争虎斗:形容激烈的斗争。古今才:历代英才。
荒荒白日:漫长的白天。三春:三个季度。过:经过。滚滚黄河:滔滔东流的黄河。万里来:从千里之外奔流而来。昭烈祠堂:刘备的祠堂。祠:庙。亦邻近:也靠近。暖云烟树:指景色宜人的山间树木。更徘徊:更令人流连忘返。
【赏析】
《戏马台》是一首纪游诗。诗人以饱蘸情感之笔,勾勒出戏马台壮丽秀美的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抒发了对三国时期英雄人物的赞美之情。
首联写登上戏马台所见的自然风光。“彭城”,泛指徐州一带,这里用“彭城南郭云山豁”来概括整个徐州地区。云山豁,是云气迷漫的山峰开朗处,突出了徐州地区的地势特点。“病骨扶筇午台上”点明诗人因体弱多病而登山游览的情景。
颔联描绘了诗人登上戏马台,放眼远眺所见到的景象。“燕去”二句,化用了杜甫《秋兴八首》中“鸿雁来时秋色满”的句子,但用得更为巧妙,不仅写出了群燕南归的大好春光,而且暗寓了诗人自己壮志难酬的悲苦心情;“龙争虎斗”,则是指三国时代曹操、孙权、刘备等豪杰之间的激烈争斗。诗人将二者合写一联,既表现了诗人对于英雄人物的崇敬和向往,又表达了诗人自己壮志难酬的悲苦心情,同时,也为全诗增添了不少文采。
颈联写诗人登上戏马台所看到的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联想。“荒荒白日三春过”一句,是说漫长的一天过去了。这一句既是对上联中“龙争虎斗古今才”一句的具体补充,又是对诗人自己的一种自况。因为诗人自己虽然有志于建功立业,但因病未能施展抱负,所以只有徒然地感叹“荒荒白日”。然而,“三春过”之后,“滚滚黄河”依然滚滚向前,奔腾不息,从而激发了诗人要像那滚滚的黄河一样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精神,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滚滚黄河万里来”的赞叹。
尾联紧承上文,进一步抒发诗人的情感。“昭烈祠堂亦邻近”,是说戏马台与刘备的祠堂相毗邻;“暖云烟树更徘徊”,是说周围的环境十分优美。最后两句,诗人由眼前的美景联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们都是英勇善战的人,他们为了国家的强盛和个人的功名,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甚至献出了生命。因此,诗人由衷地发出了感慨:“更徘徊”,意即流连忘返。
此诗语言简练,意境高远,富有真情实感。诗人运用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