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今年暖更晴,不须随俗爇松明。
遭逢如此翻堪笑,闻见于时尽可惊。
石罅土凝留腊意,竹间泉韵泻春声。
漏深暂得销群动,坐向寒灯见一生。
【注释】
乙丑:宋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除夕: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旧时民间有守岁的习惯。暖更晴:即天气转晴,气温转暖。不须:不必。随俗:指遵循世俗的规矩。爇(yuè)松明:燃松木为火把照明。翻堪笑:反觉可笑。闻见:指耳目所接触的事物。石罅(xià)土凝:岩石缝隙里的土壤凝结,即“凝”。腊意:腊月的寒意。竹间泉韵:竹林中的泉水声,即“泉韵”。春声:春天的声音,这里指泉水声。漏深:夜已很深。暂得销群动:暂时使万物静止。坐向:对着。寒灯:冷清的灯光。见一生:看见自己的一生。
【赏析】
《乙丑除夕》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在除夕之夜,以饱经风霜的阅历,写出了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特认识和深刻感受。全诗抒发了作者对世事沧桑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己生命历程的反思,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执着追求。
开头两句写除夕的天气,“今年暖更晴”,说明今年除夕比往年更为温暖且天气转晴;“不须随俗爇松明”,说明不必按照习俗燃松明来驱赶寒冷。“遭逢”三句,写自己对除夕之夜的感受。“翻堪笑”,表明自己反觉可笑;“闻见于时”,说明自己听到了一些令人惊讶的事情;“尽可惊”,则进一步强调这些令人惊讶的事情令人惊恐。“石罅土凝留腊意”,“竹间泉韵泻春声”,分别描写了除夕之夜的自然环境和自然声响。“石罅”二句,形象地描绘出冬去春来,自然界生机勃发的景象;“竹间”二句,又描绘出大自然和谐美好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漏深暂得销群动”,意思是说,夜已很深,一切都暂时安静下来,只有自己的心在跳动。“坐向寒灯见一生”,意思是说自己坐在寒冷的灯光下,看到了自己的一生。整首诗通过除夕之夜的观察与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特认识和深刻感受,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