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文,原名高斌,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683,卒于公元1755
清满洲镶黄旗人,高佳氏,字石文,号东轩。
初隶内务府。
雍正间由内务府主事迁郎中兼管苏州织造,后又以两淮盐政兼署江宁织造,旋改任江南河道总督。
乾隆间仍继续担任河督,虽曾调任直隶总督、文渊阁大学士,管直隶水利河道工程,仍经常兼管河工,凡所疏奏,多付实施。
后卒于工次。
谥文定。
有《固哉草堂集》。
生卒年:1683-1755
石文,原名高斌,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683,卒于公元1755
清满洲镶黄旗人,高佳氏,字石文,号东轩。
初隶内务府。
雍正间由内务府主事迁郎中兼管苏州织造,后又以两淮盐政兼署江宁织造,旋改任江南河道总督。
乾隆间仍继续担任河督,虽曾调任直隶总督、文渊阁大学士,管直隶水利河道工程,仍经常兼管河工,凡所疏奏,多付实施。
后卒于工次。
谥文定。
有《固哉草堂集》。
生卒年:1683-1755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从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的角度去分析。本题要求考生先输出诗句,后输出译文,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最后附上赏析。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既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又考查了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既要理解诗句的意思,又要结合全诗的内容来分析。 “次韵奉和西林先生”,交代了自己的创作缘由
中秋九月行青县过九华庵访恒中和尚 运河东岸上人家,暮鼓晨钟静不哗。 旧识高僧元白首,重来古寺对黄花。 十年幻梦经三宿,一径清幽入九华。 坐久浑忘秋夜永,半窗明月欲西斜。 注释: 1. 运河东岸上人家:指作者所在的城市靠近运河的东岸,有人家居住。 2. 暮鼓晨钟:形容寺庙里早晚的钟声和鼓声,声音悠扬,但并不喧闹。 3. 旧识高僧元白首:指的是作者在十年前就已经认识这位高僧,那时他还没有满头白发
子夜 深山镫影伴,坐久夜初分。 窗挂藤萝月,檐栖桧岭云。 钟声林外度,天籁静中闻。 此际层楼上,炉香细细焚。 注释与赏析 第一句:深山镫影伴,坐久夜初分。 - 注释:在深山中,灯笼的微光伴随着我,随着时间的流逝,夜晚逐渐来临。 - 赏析:这一句描绘了诗人在深山中的孤独感和对夜晚的期待,灯笼作为光源,为黑暗中的旅人指引方向,增加了一份温暖和安宁。 第二句:窗挂藤萝月,檐栖桧岭云。 -
注释 - 秋山行近蓟门东:秋天的山景靠近蓟门的东边。 - 烟树苍茫叶渐红:树影在烟雾中显得朦胧,树叶渐渐变红。 - 爱煞云岩如画里:非常喜欢云岩的风景如同画中的美景。 - 却忘我在画图中:却忘记了自己就处在画中。 译文 秋季景色接近蓟门的东面,烟雾缭绕树木显得模糊而苍翠,树叶逐渐变成红色。我非常喜爱云岩的风景,它美得就像是一幅画。我却忘了自己身处其中。 赏析
运河东岸上人家,暮鼓晨钟静不哗。 旧识高僧元白首,重来古寺对黄花。 十年幻梦经三宿,一径清幽入九华。 坐久浑忘秋夜永,半窗明月欲西斜
清满洲镶黄旗人,高佳氏,字石文,号东轩。 初隶内务府。 雍正间由内务府主事迁郎中兼管苏州织造,后又以两淮盐政兼署江宁织造,旋改任江南河道总督。 乾隆间仍继续担任河督,虽曾调任直隶总督、文渊阁大学士,管直隶水利河道工程,仍经常兼管河工,凡所疏奏,多付实施。 后卒于工次。 谥文定。 有《固哉草堂集》。 生卒年
陈夔龙并非诗人,而是清朝末代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以及民国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他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是研究晚清至民国政治、社会和文学的重要资料。 陈夔龙(1857年—1948年),字筱石,一作小石、韶石,号庸庵、庸叟、花近楼主,室名花近楼、松寿堂等。他出生于贵州贵筑(今贵阳),原籍江西抚州崇仁县。陈夔龙的生平经历丰富,他中过秀才、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中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