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月孤生瀚海头,迥临荒野照边州。
光残金柝声中晓,晕满雕弓影外秋。
漠北征人齐倚剑,城南思妇独登楼。
那堪今夜关山月,况有胡笳引泪流。
关山月
汉月孤生瀚海头,迥临荒野照边州。
光残金柝声中晓,晕满雕弓影外秋。
漠北征人齐倚剑,城南思妇独登楼。
那堪今夜关山月,况有胡笳引泪流。
注释:
- 漠海:指沙漠地区。
- 迥临:远远地面对着。
- 金柝(tuò):古代军用的铜制钥匙。
- 雕弓:用象牙或牛角制成的弯弓。
- 漠北:指北方的沙漠地区。
- 倚剑:手拿宝剑。
- 城南:指南方的城墙。
- 胡笳(xiē):一种古代乐器,多用于军中,声音悲凉。
- 那堪:怎堪,哪能承受?
- 引泪流:使人流泪。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名篇之一,被后人广为传诵。它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壮丽的夜晚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孤独。
首句“汉月孤生瀚海头”,以汉月孤生瀚海头起兴。瀚海,即茫茫的沙漠;头,指头顶。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月亮在沙漠上空高悬,照亮了边疆的荒城。其中,“汉月”指的是明亮的月光,而“孤生”则表示月光在广阔无垠的沙漠上空独自存在,显得格外明亮、孤独。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月亮的孤寂和荒凉,为后文的抒情作了铺垫。
第二句“迥临荒野照边州”,承接上一句的意境,描绘月光照亮了远方的荒野,映照出边疆州的轮廓。这里的“照边州”既表现了月亮的光芒,也暗示了诗人对边疆的关切和担忧。这句诗通过描绘月光照耀下的荒野,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郁。
接下来的三句“光残金柝声中晓,晕满雕弓影外秋”,则是通过描绘月光中的金柝声和雕弓的影子,来表达诗人的孤独和忧郁。这里的“光残金柝声中晓”意味着在月光下,金柝的声音已经变得微弱和模糊,而“晕满雕弓影外秋”则描绘了月光下的雕弓影子,给人一种秋天的感觉。这些细节描写都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同时也表现出他对边疆的关心和担忧。
最后两句“漠北征人齐倚剑,城南思妇独登楼”,则是将视角转向边疆的士兵们和思妇们。这里的“漠北征人”指的是驻扎在沙漠北部的士兵,他们手持宝剑,肩负着保卫边疆的使命。而“城南思妇”则是思念丈夫的女子,她们独自登楼望月,表达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边疆士兵和思妇的形象,传达出他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这种思念之情与前两句的孤独和忧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最后两句“那堪今夜关山月,况有胡笳引泪流”,则是总结全诗的情感。这里的“那堪”表示哪里能忍受这种痛苦呢?而“胡笳引泪流”则暗示了胡笳的音乐使得诗人更加伤心落泪。整首诗通过对边疆士兵和思妇们的描绘,以及对月亮、金柝声、雕弓影子等元素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内心深深的孤独、忧虑和悲伤,以及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名篇之一,被后人广为传颂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