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路草凄凄,枫林杜宇啼。
思深湘岸曲,声断郢云西。
故国春归尽,他乡客去迷。
凄凉听渐近,疲马亦长嘶。
注释:
客中闻子规:在旅途中听到子规鸟的叫声。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传说是蜀王望帝的魂魄所化。
关路草凄凄:关路,指关塞之路;凄凄,形容草木凋零的景象,也可形容心情悲伤。
枫林杜宇啼:杜宇,指杜鹃;啼,鸣叫。
思深湘岸曲:深深的思念,就像湘江两岸的曲折蜿蜒。
声断郢云西:郢地位于长江以南,这里用郢地比喻远方。
故国春归尽:故国,指故乡;春归尽,春天即将结束。
他乡客去迷:他乡,指客居之地;去迷,形容迷失方向,不知所措。
凄凉听渐近:凄凉,形容声音低沉、哀婉;听渐近,形容随着距离的接近,听觉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疲马亦长嘶:疲马,指疲倦的马匹;长嘶,形容嘶鸣声持续不断。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游子在外漂泊的思乡之作。全诗以“客”字为核心,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首句“关路草凄凄”,开篇就描绘了关塞之路上的凄凉景象,给人一种孤独、无助的感觉。紧接着,第二句“枫林杜宇啼”,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杜鹃啼鸣的场景中。杜宇,即杜鹃,相传是蜀王望帝的魂魄所化,它总是在春天来临时啼叫着,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离别之苦。这里,诗人通过描绘杜宇的啼鸣,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悲苦与无奈。
第三句“思深湘岸曲”,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思念。湘江两岸曲折蜿蜒,如同一条美丽的丝带,承载着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然而,这条美好的丝带却被无情的战乱所打断,使得诗人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痛。
第四句“声断郢云西”,则是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之情的进一步升华。郢地位于长江以南,这里的云彩飘荡在空中,仿佛在诉说着家乡的美景。然而,由于战争的破坏,这些美丽的景色已经不复存在,只留下诗人心中的无尽遐想。
接下来的五、六句“故国春归尽,他乡客去迷”,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游子身份和心境。诗人已经离开自己的故土多年,现在又身处异地,无法找到归属感。这种身在他乡、心系故土的复杂情感,使得诗人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
最后一句“凄凉听渐近,疲马亦长嘶”,则是诗人对自身境遇的写照。疲惫的马匹在荒原上奔跑,发出长长的嘶鸣声。这声音似乎在诉说着诗人的孤独与无助,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含蓄。诗人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杜鹃、枫林、湘江等,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怀。同时,诗人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和对未来的期盼与憧憬。这种艺术表现手法不仅使诗歌具有了很高的审美价值,也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