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榆叶望秋稀,雪羽潇潇向楚微。
夜雨芦花看不定,夕阳枫树见初飞。
影随汉骑营边落,梦绕胡儿笛里归。
君到石城霜渐冷,暮云声断欲沾衣。
【诗句】
燕山榆叶望秋稀,雪羽潇潇向楚微。
夜雨芦花看不定,夕阳枫树见初飞。
影随汉骑营边落,梦绕胡儿笛里归。
君到石城霜渐冷,暮云声断欲沾衣。
【译文】
燕山脚下的榆树叶稀疏地在秋风中摇曳,白色的大雁群在天空中飞翔着,向着楚国的方向。
夜幕降临,雨滴落在芦花上,我无法分辨出它是否还在飘动,而夕阳下的枫树林,却仿佛有几只大雁刚刚从那里飞过。
那些白色的大雁的影子随着汉朝军队的营地落下,我的梦境也随着那悠扬的笛声回到了家乡。
你到达了石头城,那里的天气已经变得寒冷起来,黄昏时的云彩声声入耳,让人忍不住想要伸手去擦拭衣服上的雨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大雁南飞的诗篇,通过观察大雁飞行的方向、姿态以及它们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思念之情。首两句通过对燕子和白雁的描述,营造出一种秋天的氛围,同时暗示了友人即将踏上一段旅途。
第三句“夜雨芦花看不定”和第四句“夕阳枫树见初飞”则进一步描绘了大雁飞行的情景。这里的“夜雨”和“夕阳”分别代表了夜晚的宁静和日落的温暖,而“芦花”和“枫树”则是自然景观的象征,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变迁。
接下来的三句“影随汉骑营边落,梦绕胡儿笛里归”通过想象大雁的影子跟随汉朝军队的营地落下,以及梦中听到的胡儿笛声,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深深思念。这些细节的描写既增加了诗歌的意境,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之情。
最后两句“君到石城霜渐冷,暮云声断欲沾衣”则是对诗人自己的感受的抒发。这里的“石城”可能是指地名或者某个具体的地点,而“霜渐冷”则暗示了季节的变化。“暮云声断欲沾衣”则表达了诗人在听到朋友离去的消息后,感到心中有些失落和不舍的情绪。
这首诗通过对大雁飞行的景象和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