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县吴江独冶繁,曳裙无复在王门。
风霜不改平生节,雨露还沾此日恩。
马首未应趋岭徼,鹊声先尔到家园。
白沙堤上如休骑,须与连枝倒玉樽。

【注释】

闻:听说。士仁兄:指友人张士仁。擢广东邑令:被提升为广东县令。

佐县吴江独治繁,曳裙无复在王门:在吴江县治理政事。曳裙,比喻官位高升,不再像以前那样闲散。

风霜不改平生节,雨露还沾此日恩:虽然年岁已老,但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节操和尊严。

马首未应趋岭徼:还没有到岭南边境去。

鹊声先尔到家园:鹊鸣声先到你的家乡。

白沙堤上如休骑,须与连枝倒玉樽:白沙堤上风清气爽,你应当在这里休息一下;我们还要一起喝个痛快。

【赏析】

这首七律是诗人得知友人张士仁擢升为广东县令后而作。诗中既赞扬了友人的政绩,也表达了对友人的祝贺和慰问之情。

“闻士仁兄擢广东邑令”一句,开门见山,点明题意。“闻”,即听说。“士仁兄”指的是作者的朋友张士仁。张士仁于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进士及第,历官太子通事舍人、监察御史等职,以直谏闻名。安史之乱期间,他任岭南节度使,因战功卓著而受表彰。后来调任福建观察使,又加检校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令,封魏国公,世称张魏公。张魏公为官廉洁公正,深得人心。

颔联写张士仁由吴江县令升迁为广东县令,赴任途中的情景。“独冶繁”三句,写吴江县的情况。吴江,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古时属吴国,故名吴江。这里地处江南水乡,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是富庶之地,也是人才辈出的地方。诗人用“冶繁”二字赞美吴江县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然而,张士仁却因为官运亨通,所以“曳裙无复在王门”。这里的“曳裙”原指官吏退朝之后,身穿便服,悠然自得地漫步街头,悠闲自得地享受闲情逸致。现在则形容张士仁官运亨通,所以用不着再去闲逛了。这句中的“王门”,即王宫的门阙。

颈联进一步写张士仁赴任广东县令的行程,同时抒发了对友人的祝福之情。“风霜不改平生节,雨露还沾此日恩”。这两句的意思是:尽管岁月已经流逝,但张士仁仍然保持着自己高尚的品格和节操;而且他还得到了新任职的广东县令的重用和照顾。诗人通过这两句话来赞美张士仁不屈不挠、刚毅顽强的品格和不畏艰险、勇于担当的精神。

尾联写张士仁离京赴任的行程。“马首未应趋岭徼,鹊声先尔到家园。”意思是说:你还没有到达岭南边境,就听到喜鹊先飞到了你的家乡。这里的“马首”指马头,表示方向或目标。“岭徼”指岭南边疆,也泛指南方边远之地。诗人用这一典故来表达对友人即将赴任的关切之情。“鹊声先尔到家园”一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问候。这里的“家”,指家乡、故乡。“鹊声先尔到家园”的意思是说:喜鹊叫声先飞到了你的家乡,让你先知道了这个消息。诗人通过对这一场景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即将赴任的关心和祝福。

最后四句写诗人与友人共饮庆祝的情景。“白沙堤上如休骑,须与连枝倒玉樽”。“白沙”指白沙滩,这里指京城长安附近的白沙堤。“连枝倒玉樽”则是祝酒词,意为把酒杯连在一起,一同倒入玉樽中畅饮。这里的“玉樽”指美酒,象征着友谊的深厚和纯洁。诗人通过对这一场景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即将赴任的祝福和祝愿。

这首诗是一首赠答诗,通过描绘友人赴任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祝愿之情。诗中既有对友人过去经历的回忆,也有对其未来前程的期许;既有对其个人品德的赞扬,也有对其政治前途的美好祝愿。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