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灯寒夜掩空门,万卷经书自讨论。
身寄河沙离独劫,心游洙泗得真源。
天花细逐芸香落,法雨微滋带草寒。
知尔逍遥钟梵里,学成休负远天恩。
【注释】
- 一灯:一盏灯。
- 空门:寺庙的门。
- 万卷经书:泛指书籍。
- 洙泗:指孔子,孔夫子曾游历洙水与泗水之间,后成为儒家学派的象征。
- 天花:佛家称天上的雨露为天花,芸香:一种植物的香。这里用来形容佛教的香气。
- 法雨:佛教语中对佛法的喻称。
- 知尔逍遥:知道你要自由自在地生活。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写自己送朋友去寺读书的情景,表达自己对友人的祝愿和对佛法的向往之情。全篇意境幽远,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
第一句“一灯寒夜掩空门”,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画面。一盏孤灯在寒夜中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仿佛是寺庙的门被轻轻掩盖起来,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感觉。这里的“一灯”不仅指的是眼前的灯火,还寓意着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道路的期许。同时,“掩空门”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理解——即使身处异乡他乡,也要如同守护着一座空门一般,守护着彼此的友谊和梦想。
第二句“万卷经书自讨论”,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问的追求。万卷经书代表着丰富的知识与智慧,而“自讨论”则意味着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探索这些知识的奥秘。这一部分既表达了诗意又体现了诗人的志向,即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追求学问,不断提升自我。
第三句“身寄河沙离独劫”,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担忧。“身寄河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而“离独劫”则暗示了诗人所承受的压力和孤独。这里的“劫”既有灾难的意思,也有比喻的含义,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但同时也展现出他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第四句“心游洙泗得真源”,则是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描绘和追求。他希望在求学的过程中能够汲取到真正的知识和智慧,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使命。这里的“洙泗”是孔子曾经游历过的地方,象征着知识和文化的传承。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孔子一样,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境界和修养。
第五句“天花细逐芸香落”,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天花如细雨般飘落,伴随着芸草的香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这里的“细随芸香落”不仅形容了景象的美丽,也寓意着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满足,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最后一句“法雨微滋带草寒”,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信仰和追求。法雨如细雨般滋润大地,使草木生长,象征着佛法的普照和教化。这里的“微滋带草寒”既形容了佛法的力量之大,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虔诚和敬仰。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温暖和希望,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祝福、对佛法的向往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意境幽远而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