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家野王弄秋玉,流落秋亭半枝竹。君山老人何处归,梦入潇湘洞庭曲。
浮丘仙客五湖心,复向沧波学凤吟。不吹玉塞梅花调,不奏青楼杨柳音。
商声迟迟羽声急,寒苇飞花露香入。水灵解佩撇波来,山魅吹灯倚云泣。
万事无心一叶舟,夜寒星斗落船头。数声绝岛鱼龙曙,三弄澄潭雁鹜秋。
初闻凤在冈,倏尔鼍吟水。天籁风泉何处鸣,落木寒狷一时起。
浮丘子,通灵仙,汗漫终悬魏阙情。曲终又欲蓬莱去,日抱云璈朝玉京。

空江秋笛浮丘郑助教索予赋之

桓家野王弄秋玉,流落秋亭半枝竹。君山老人何处归,梦入潇湘洞庭曲。

注释:桓家,地名,位于今湖南境内。野王,地名,位于今河南境内。弄秋玉,指秋天的玉器。流落秋亭,指秋天的景色。半枝竹,指竹子的一半。君山老人,指隐士或神仙。何在,何处。归,归来。梦入潇湘洞庭曲,梦中进入潇湘洞庭地区的歌曲中。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桓家遇到郑助教后所作,诗中描绘了桓家周围的秋天景色以及与郑助教的对话。首联写桓家周围秋天的景色,颔联写郑助教的归隐生活,颈联写郑助教的音乐才华,尾联写郑助教的离去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第二联“君山老人何处归,梦入潇湘洞庭曲”:这里以君山老人自比,表达了自己的归隐之意。君山老人,即隐士或神仙。何在,何处。归,归来。梦入潇湘洞庭曲,梦中进入潇湘洞庭地区的歌曲中。

第三联“浮丘仙客五湖心,复向沧波学凤吟”:这里以浮丘仙客自比,表示自己愿意像他一样追求自由和真理。复向沧波学凤吟,再次向沧波(大海)学习凤鸟的歌声。

第四联“商声迟迟羽声急,寒苇飞花露香入”:这里描绘了商声和羽声的对比,以及寒苇飞花露香入的情景。商声,指的是商调。羽声,指的是羽调。迟,缓慢。急,快速。寒苇飞花,指寒冷的芦苇和飘落的花瓣。露香入,露水的气息渗入水中。

第五联“水灵解佩撇波来,山魅吹灯倚云泣”:这里以水灵、山魅等自然元素自比,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波动和内心的挣扎。解佩,意为解开身上的佩饰。撇波,指波浪被撇开。倚云泣,指靠在云朵上哭泣。

第六联“万事无心一叶舟,夜寒星斗落船头”:这里以万事无心和一叶舟作对比,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和态度。夜寒星斗落船头,夜晚寒冷,星星落在船头。

第七联“数声绝岛鱼龙曙,三弄澄潭雁鹜秋”:这里以数声绝岛鱼龙和三弄澄潭雁鹜作比喻,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绪。数声绝岛鱼龙,形容音乐声音悠长而深沉。三弄澄潭雁鹜,形容音乐旋律优美而动听。

第八联“初闻凤在冈,倏尔鼍吟水”:这里以初闻凤在冈和倏尔鼍吟水作对比,表达了自己的惊喜和感慨。初闻凤在冈,第一次听到风的声音。倏尔鼍吟水,突然听到鼍在水中吟唱。

第九联“天籁风泉何处鸣,落木寒狷一时起”:这里以天籁风泉和落木寒狷作对比,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领悟。天籁风泉,指自然的声音。落木寒狷,指落叶飘落的声音。一时起,指一时间兴起。

第十联“浮丘子,通灵仙,汗漫终悬魏阙情”:这里以浮丘子和通灵仙作比喻,表达了对自由和真理的追求。汗漫,意为自由自在。终悬魏阙情,最终悬挂着魏国朝廷的情感。

第十一联“曲终又欲蓬莱去,日抱云璈朝玉京”:这里以曲终和蓬莱去作对比,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日抱云璈朝玉京,形容日日怀抱云璈前往玉京仙境。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象和表达诗人情感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桓家周围秋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通过与郑助教的对话,表达了自己的归隐之意和对自由、真理的追求;通过商声、羽声、寒苇飞花等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情感波动;通过各种自然元素的比喻,表达了诗人的感慨、领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