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潮吾榜十三英,得意秋风并辔行。
今日孤城凉雨夜,二人相对说平生。
注释:
吾潮、吾榜:指诗人自己。十三英:指谢少沧等十三个友人。得意秋风并辔行:指三人在秋风中畅谈。孤城:一指福州,即今福建福州。凉雨夜:秋夜的凉雨。二人:指诗人与谢少沧。相对说平生:指两人谈论各自的生平经历。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四句,前两句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在秋风中畅谈的情景,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示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吾潮吾榜十三英,得意秋风并辔行。
今日孤城凉雨夜,二人相对说平生。
注释:
吾潮、吾榜:指诗人自己。十三英:指谢少沧等十三个友人。得意秋风并辔行:指三人在秋风中畅谈。孤城:一指福州,即今福建福州。凉雨夜:秋夜的凉雨。二人:指诗人与谢少沧。相对说平生:指两人谈论各自的生平经历。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四句,前两句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在秋风中畅谈的情景,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示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和李心斋司训双髻山诗 赏析与解析 《和李心斋司训双髻山诗》是明代诗人王天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王天性的文学成就及其艺术特色。 一、诗意与结构分析 1. 主题解读 - 佳人形象:“何处佳人不解羞,巧妆双髻泛中流。” 此句描绘了一位佳人在中流浅滩上轻妆打扮的场景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人文活动相结合的诗作。下面逐句解释: 王全吾新架二石桥 - 诗人王全吾修建了两座新石桥,这是对桥梁建设的描述; 共道渴虹下饮泉 - 人们常说彩虹降落到饮水的泉水旁,这里用“渴虹”形容彩虹的美丽壮观; 那知驱石渡三川 - 却不知道那些石头能够横跨三大河流; 金堤横锁崖边路 - 金黄的堤坝横卧在崖边的道路上,形容道路两旁的景色; 玉甃直穿水底天 -
读二亲传 痛思不孝负恩深,读罢传文泪满襟。 官薄曾沾三釜禄,养贫为却四知金。 鸾章无自承天宠,鹤发空劳教子心。 此恨悠悠何处写,皋鱼终日泣风林。 注释: 1. 痛思不孝负恩深:深深思念自己不孝顺父母,辜负了父母的养育之恩。 2. 读罢传文泪满襟:读完传文后,泪水充满了衣襟。 3. 官薄曾沾三釜禄:官职微薄,曾经得到过一些俸禄。 4. 养贫为却四知金:为了保持清贫,拒绝了富贵的诱惑。 5
【解析】 “上周二鲁 其二”句:在上个月的二月初七,诗人与鲁某(即作者的朋友)相会。上句写相见时间,下句写相见内容,二人都是才子,一见如故。 “岂期日暮见英雄,倾盖论交意气中”句:没想到竟然能在夕阳西下的时候遇到英雄豪杰,我们谈笑风生,意气相投。 “我有蓬心难用瓠,君乘云翰欲凌空”句:我的心胸像蓬草一样飘摇,而你却像云彩一样高飞直上。这句是说自己有远大的抱负,却难以实现;对方却能乘风破浪
和抵澄二首其一 何事天孙懒弄梭,孤臣有感鬓双皤。 心悬日下黄金阙,梦断风前白玉珂。 香幕未嫌连蜃气,仙槎犹喜近天河。 浮云世故那能料,肯向樽前学怨歌。 注释: 1. 天孙:指织女星。 2. 懒弄梭:织女星懒得操作织布机。 3. 孤臣:诗人自称。 4. 有感:有所感慨。 5. 鬓双皤:形容头发花白。 6. 心悬:心思牵挂。 7. 黄金阙:古代皇宫的美称。 8. 白玉珂:玉石制的马嚼子或装饰品
【诗句解读】 1. 千载高人际太平,铜章墨绶凤凰城。 - 注释:形容这个地方历史悠久、繁荣昌盛,有着辉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蛮乡何意来韩子,宣室几时召贾生。 - 注释:表示这个地区的人为何而来?他们何时有机会被朝廷召唤?表达了对这个地方的好奇和期待。 3. 海月偏凉宜载酒,粤山多秀好题名。 - 注释:这里的海月偏凉适合饮酒,而粤山的美景则非常适合题名。表达了对这个地方的喜爱之情
族谱重修 明明鼻祖肇基勤,蛰蛰云孙嗣世殷。 水始一源千派别,木初同本万枝分。 鸡如得食还呼类,鸟欲归巢必认群。 要识诗歌行苇意,无将谱牒视虚文。 注释: - 明:明显 - 鼻祖:始祖 - 肇基:建立基础 - 勤:努力 - 蛰蛰:形容众多 - 一源:一个源头 - 千派别:许多分支 - 木初同本:共同的树木 - 万枝分:很多分支 - 鸡如得食还呼类:比喻事物有共性 - 鸟欲归巢必认群
【解析】 本首诗是一首七绝,内容上与李白的《行路难》类似,表达了诗人晚年对世事的淡泊之情和归隐田园的愿望,体现了李白追求自由、向往自然的浪漫主义思想。 “辛卯初诞”:辛卯年初次诞辰。辛卯,指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 “木翁六六年”,木翁,指李阳冰,李白自称。李阳冰字太白,号玉笥子山人、玉真公主侍读等,李白自称为“太白星精”。木公是唐代著名道士,曾隐居岷山。李白在蜀中与木公相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傍舍江鸥故不飞,自怜弛担早忘机。 注释:在靠近我家的地方有江鸥栖息,它们从不飞翔,可能是因为它们已经习惯了我放下行李就离开的习惯。我因为已经习惯于这样的生活而感到自己有些可笑。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他对自己行为的一种自嘲和自我解嘲的态度。 2. 三朝事业双蓬鬓,百岁生涯一钓矶。 注释
注释: 先潦后旱 四月五月雨不晴,六月七月断雨声。 四月和五月的雨水没有晴朗,到了六月七月就没有雨声了。 暵霪二沴更衰旺,禾黍千畦半死生。 连绵的阴雨和暴雨交替出现,庄稼田里一半死了一半没死。 野老哀哀如有诉,皇天漠漠总无情。 年迈的农夫哀声叹气好像有所倾诉,而苍天却是漠漠一片毫无情感。 又闻簿吏朱书票,催促钱粮并限征。 听说那官府的文书员用朱笔写上催收,要催缴钱财粮食还要限期交。 赏析:
【注释】 月到天心:月亮照在天中心。影:指月亮的倒影。万顷:形容水势浩大,无边无际。盈盈:形容清澈明亮。 寒:清冷。来去:往来、行止。应同镜里看:就像镜子中映出的一样。 赏析: 首句“月到天心影满湍”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幽深的夜晚景象。月亮高悬于天际,其倒影洒落在湍急的江水中,仿佛是月光与水波共舞。这里的“湍”字,既形容了江水的流动之势,又赋予了整个场景以动感和生命力。
月夜泛舟二首 李白月光下诗情画意 1. 诗空在,赤壁舟中自传,今夜独余江上月,向人能作故时圆。 2. 波摇石动,舟寻溪转,桃花夹岸生动画面。 3. 王徽之雪夜访戴典故融入诗意中,豪迈洒脱风貌展现。 4. 前写景后抒情,两首诗结构形式统一,富有韵律之美。 5. 自然物独特形态与诗人情感交融,形成独特艺术风格。 6. 组诗作品描写月夜泛舟情趣,勾勒出生动画面,传达浪漫情怀。 7. 诗句富含哲理和启示
抱枕有怀正峰 溪边午坐忽红沉,狎客沙鸥喜见寻。 虚左车音消渴断,穷中草色著书深。 诗催水部梅如雪,酒醉柴桑菊似金。 却忆公门桃与李,春风拂拂总成林。 注释: 抱枕有怀正峰:抱着枕头思念正峰山。 溪边午坐忽红沉:在溪边坐着忽然觉得红色变暗了。 狎客沙鸥喜见寻:亲近的客人和沙鸥很高兴见到我。 虚左车音消渴断:空着车子的声音消失,口渴也消失了。 穷中草色著书深:在穷困中草的颜色很深,但仍然坚持写书。
招少沧饮 檐前白日易西斜,人世风流莫放赊。 试问南朝朱雀燕,年来筑垒入谁家。 注释: 招少沧饮:邀请年少的友人一同饮酒畅谈。 檐前白日易西斜,人世风流莫放赊:太阳在屋檐下慢慢西移,世间的人情味应该随时间流逝而不留下遗憾。 试问南朝朱雀燕,年来筑垒入谁家:试着问问曾经栖息在南唐都城金陵(今南京)的燕子,这些年来它们筑巢建窝进入了谁的家园? 赏析: 此诗以“招少沧饮”为题,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景色
注释:清晨,我坐在书桌前思考着纷纷扰扰的事情,满径的青苔让我不想出门去。 我想弹奏一曲朱弦,但最终还是没有奏起,因为外面萧萧风雨,又到了黄昏时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诗人清晨起床后的心境和所处环境的小诗。诗人在清晨的静谧中思考着自己的心事,而周围的环境却让他感到压抑,无法摆脱。他的思绪被窗外的风雨打断,使他不得不停下手中的工作。整首诗通过对清晨的思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海风入树作秋声,海风进入树林,发出秋天的声音。 愁里那堪更送行,在忧愁中怎么忍心再送你远行呢? 红叶青山人已远,孤城寒月为谁明。 红色的树叶,青色的山峰,你的身影已经远去;孤城的寒月,照亮了夜空,却不知是为了谁而明亮? 这首诗是王昌龄在送别好友时所作。诗中的“红叶青山”和“孤城寒月”都富有画面感,给人以深远的艺术效果。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