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木翁六六年,三朝幸作太平仙。
浊醪粗饭供吾老,幻化尘生信彼天。
怯冒风波游宦海,喜观孙子种书田。
初筵具共宾朋醉,何羡金张珥汉蝉。
【解析】
本首诗是一首七绝,内容上与李白的《行路难》类似,表达了诗人晚年对世事的淡泊之情和归隐田园的愿望,体现了李白追求自由、向往自然的浪漫主义思想。
“辛卯初诞”:辛卯年初次诞辰。辛卯,指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
“木翁六六年”,木翁,指李阳冰,李白自称。李阳冰字太白,号玉笥子山人、玉真公主侍读等,李白自称为“太白星精”。木公是唐代著名道士,曾隐居岷山。李白在蜀中与木公相遇,并得到他的帮助,所以称木公为“木翁”。李白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因永王璘起事失败而获罪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返回后,又受到当时权臣的排挤,长期未被重用,故有“木翁六六年”句。
“三朝幸作太平仙”:指李白在唐玄宗天宝年间曾三次入京做官,都因为直言不讳、反对权贵而被免职或贬官。幸,有幸之意。太平,指天下太平。仙,指神仙。李白渴望能够像传说中的仙人一样,过上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浊醪粗饭供吾老”:意思是说李白过着清苦的生活,吃着粗劣的食物。浊醪,浊酒。粗饭,粗糙的饮食。李白以“吾老”自嘲自己已老,希望有人能为他提供一点粗劣的食物。
“幻化尘生信彼天”:意思是说,李白相信天上的神仙会给他幻化的美餐。幻化,幻想变化。尘,尘埃。信彼天,相信天庭。李白认为他会得到神仙的赏赐。
“怯冒风波游宦海”:意思是说,李白害怕遭遇风波,不愿出仕为官。宦海,指仕途。
“喜观孙子种书田”:孙子,指孙子荆。孙氏家族世代居住在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市),孙子荆是孙楚的孙子,曾任太子中舍人。李白年轻时曾与孙子荆交游,后来两人失散了,但李白一直很想念他,并常常梦见他。李白曾在《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中写道:“梦君如梦寐,耳目任纵横。”
“初筵具共宾朋醉”:意思是说,宴会上大家共同饮酒庆祝,直到酩酊大醉才罢休。
“何羡金张珥汉蝉”:金张,指汉代的金日磾、张汤两位大臣。珥,戴在耳垂上的东西。这里比喻高官显爵。李白羡慕他们的地位和权力,但更羡慕他们的清贫。
【赏析】
这是一首写李白晚年生活及感慨之作。诗中表现了李白一生追求自由、向往自然的人生态度和性格特征。
第一句“辛卯初诞”点明作者生于辛卯年。第二句“正是木翁六六年”表明诗人在唐玄宗天宝年间三次入京做官,均因直谏而被免职或贬官。第四句“三朝幸作太平仙”说明李白在唐玄宗天宝年间三次入京做官时,都曾做过太平宰相,但由于直言敢谏、多次触犯权贵而遭贬谪,终未得志。第五句“浊醪粗饭供吾老”表明诗人过着清苦的生活,吃着粗劣的食物。第六句“幻化尘生信彼天”表明诗人相信自己能得到神仙的赏赐,这反映了他对神仙生活的憧憬。第七句“怯冒风波游宦海”表明诗人害怕遭遇风波,不愿意出仕为官。第八句“喜观孙子种书田”表明诗人在晚年仍怀念着孙子荆,并且常梦见他和自己在梦中一起游玩,这反映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思念。最后两句“初筵具共宾朋醉”表明宴席上大家共同饮庆,直到酩酊大醉才罢休。末句“何羡金张珥汉蝉”表明诗人羡慕金日磾、张汤这两位汉代的高官显爵,但更为羡慕的是他们清贫的一生。
此诗通过李白晚年的生活经历和感慨表现了他追求自由、向往自然的人生态度和性格特征。诗中的关键词语“浊醪”、“粗饭”、“宦海”、“宾客”等都是反映李白性格特点的重要词语,它们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和主题思想。全诗意境开阔宏大,语言简练生动,富有哲理意味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