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柳夏依依,差池玄鸟飞。
蹴花随别骑,衔絮点征衣。
隋渚晴烟暝,章台夕照微。
衡门相托久,应傍主人归。
诗名:《题绿柳紫燕图》
绿柳夏依依,差池玄鸟飞。
蹴花随别骑,衔絮点征衣。
隋渚晴烟暝,章台夕照微。
衡门相托久,应傍主人归。
注释:
- 诗句“绿柳夏依依”描绘了夏季里翠绿的柳树随风摇曳的景象。
- “差池玄鸟飞”形容了玄色的燕子在空中自由飞翔的情景。
- “蹴花随别骑”,描述了离别时踏着花朵,跟随离去之人的情景。
- “衔絮点征衣”,表达了行旅人带着春天的花粉点缀着旅途的衣服。
- “隋渚晴烟暝”,展现了隋炀帝时期边塞之地黄昏时分烟雾缭绕的场景。
- “章台夕照微”,描写了夕阳西下时,长安街头的余晖。
- “衡门相托久”,表达了作者长久以来对友人的思念和等待。
- “应傍主人归”,意味着诗人期待着朋友最终归来。
赏析:
王褎的《题绿柳紫燕图》是一首描绘别离与思念的诗篇。首句“绿柳夏依依”以生动的绿色描绘了夏日里柳树的生长状态,给人以清新宁静之感。紧接着通过“差池玄鸟飞”,将读者的视觉焦点从静态的绿柳转移到活泼飞翔的燕子身上,形成了动静结合的画面。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视觉效果,也增强了情感的张力。
“蹴花随别骑,衔絮点征衣”两句,诗人细腻地捕捉了离别时的瞬间情感。蹴花象征着轻盈的脚步,而含絮则暗示着春天的气息与不舍之情交织在一起。这些细节的描述,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绪。
诗中还巧妙地融入历史元素,如“隋渚晴烟暝”中的隋炀帝时期,以及“章台夕照微”,都为作品增添了历史的深度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最后,“衡门相托久,应傍主人归”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期望,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韧,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执着追求。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深刻的情感和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