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台草绿鹧鸪飞,剑化龙津事已非。
故国遗臣空北望,异乡作客独南归。
新祠海上经秋雨,旧业林间半掩扉。
读罢遗文肠欲断,桐城何处一沾衣。
【注释】
越台草绿鹧鸪飞,剑化龙津事已非。
越台:指杭州西湖边的越王山,又名钱塘山,为吴越国钱武肃王所建,故址在今杭州市西湖南岸。“草绿”是说春天到了;“鹧鸪”是鸟名,鸣声凄切。“龙津”即钱塘江口,这里泛指浙江。
故国遗臣空北望,异乡作客独南归。
故国:指唐末被朱全忠篡位后的唐朝。遗臣:亡国的旧臣。“空北望”:徒然地向北眺望,意指怀念故都。“异乡作客”:身在异乡做客,指远离家乡到南方来。
新祠海上经秋雨,旧业林间半掩扉。
“新祠”指新近建造的祠堂。海,这里代指南方,指南方之海上。“经秋雨”,经历了秋季的雨水。“旧业”指过去的事业,“林间”指山林之间。“半掩扉”:一半关闭着门窗。
读罢遗文肠欲断,桐城何处一沾衣?
“遗文”:指作者生前所写的诗文。桐城:地名,今属安徽,这里用来称代作者的故乡。“一沾衣”:表示对故乡思念之情,如同沾湿了衣裳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唐乾宁二年(公元875年)秋至冬,由江西南昌返回家乡桐城的途中所作。诗中抒写了诗人离开朝廷、出守地方时的悲凉心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联两句写自己离别朝廷、来到南方的情状。“越台草绿”,“剑化龙津”,都是用典,表明了诗人的去国之痛。这两句诗,一方面写出了诗人离宫阙而南行时,春草青青、鹧鸪哀鸣的情景;另一方面,又写出了诗人面对江山胜迹,不禁想起当年与李德裕同游越台、龙津的故事,如今物是人非,令人感慨万分。
颔联两句写自己远离朝廷、出守地方后的情怀。“故国遗臣空北望,异乡作客独南归。”这两句诗,一方面是说诗人离开了朝廷后,虽然身处异邦,但仍然怀念故土;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自己在远离朝廷、出守地方之后,只能孤零零地一个人回乡。
颈联两句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新祠海上经秋雨”,“旧业林间半掩扉”。“新祠”是指新近修建好的祠堂,“海上”是指南方之地。“半掩扉”则说明诗人的家业已经破败不堪,只有一半的门扉还开着,可见家中的贫困状况。
尾联两句写自己离开京城回到家乡后的心情。“读罢遗文肠欲断”,“遗文”指作者过去所写的诗文。“一沾衣”:意为思念故乡之情如同沾染了衣裳一般难以摆脱。
此诗抒发了作者离开朝廷、出守地方时的悲凉心情和对故乡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