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斜抱大江流,千古乾坤寄一丘。
不有真人开日月,谁令遗庙祀春秋。
苔封玉籀残僧护,藓蚀金鱼堕泪收。
无限英魂招不得,年年空听杜鹃愁。
【注释】
《厓山吊古》是南宋末年诗人文天祥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作于作者被俘北去,途经海门时。全诗通过描绘海门之景和海门祠的历史遗迹,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英雄的怀念之情。
首句“海门斜抱大江流”描绘了海门的自然地理特征。海门,即今天的江苏省启东市,地处长江入海口,地势险要。诗人用“斜抱”、“大江流”等词汇,形象地描绘了海门地势的雄壮与壮观。
第二句“千古乾坤寄一丘”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世事无常的感慨。在这里,“千古”指的是历史上无数朝代更迭的漫长岁月;“乾坤”则是指天地宇宙;“寄一丘”则意味着这些历史事件都如同被寄托在一个小小的地方,显得微不足道。诗人通过对这一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沉反思和对英雄事迹的敬仰。
第三句“不有真人开日月”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重要性和真实性。这里的“真人”是指真正的英雄或者领袖人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开日月”则意味着他们能够引领时代,开创新的局面。诗人通过对这一观点的阐述,表达了对英雄的崇高敬意和赞美之情。
第四句“谁令遗庙祀春秋”则是在探讨历史与现实的关联。这里的“遗庙”是指过去的帝王或英雄的庙宇,他们虽然已经去世,但仍然受到后人的关注和纪念。“祀春秋”则表示人们为了纪念他们的贡献,每年都会举行祭祀活动。诗人通过这一提问,表达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也暗示了自己对于未来的担忧和期待。
第五句“苔封玉籀残僧护”,描述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场景。这里的“苔封玉籀”指的是寺庙中的石碑或石刻上的苔藓,它们已经覆盖了很长时间,变得模糊不清。而“残僧护”则表示那些守护这些历史的僧人依然存在,他们在默默地保护着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个画面给人一种宁静、庄重的感觉,同时也体现了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痕迹。
最后一句“藓蚀金鱼堕泪收”,则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补充和深化。这里使用了“藓蚀金鱼堕泪收”的形象比喻,形容了寺庙中那些因年代久远而受损的文物。金鱼原本应该是活泼可爱的动物,但在这片荒凉之地,它们却无法摆脱时间的侵蚀,只能默默地流泪。这个画面更加突出了历史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文化遗产的珍视和保护意识。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海门的壮丽景色和海门祠的历史遗迹,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英雄的深深怀念。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自己对于历史和文化的热爱以及对英雄的敬仰之情。这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