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烽火炽,愁问岁华新。
正是勤王日,谁为破贼人。
乍惊离乱地,回忆太平身。
愿得春音捷,安居不厌贫。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除夕夜的意境,通过描述长安的烽火、岁末的愁思,以及对未来和平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1. 诗句释义及分析
  • “长安烽火炽,愁问岁华新。”: 描述了长安城(古都)里烽烟四起的景象,象征着战乱或紧急情况。同时表达了对新年到来时的忧愁与询问,可能因为战争或不安的原因。”岁华新”指新的一年开始,但同时也暗示着新的挑战或问题。
  1. 译文:”长安城(古都)内燃起了烽火,我怀着忧虑的心情问新的一年会是怎样。”

  2. 关键词注释

  • “长安烽火炽”:长安,古代都城,烽火代表战争或紧急状态。炽,表示火势旺盛。
  • “愁问岁华新”:愁,忧虑、忧愁。问,提问。岁华新,新的一年开始了。
  • “勤王日”:勤王,努力保卫国家的简称。
  • “谁为破贼人”:谁,疑问词。破贼,打败叛军。人,指人的行为或能力。
  • “乍惊离乱地”:乍,突然。惊,感到惊吓。离乱,离别和纷乱。地,指地方或国家。
  • “回忆太平身”:回忆,回想过去的和平景象。太平身,平静的生活状态。
  • “愿得春音捷,安居不厌贫”:愿,希望。得,得到。春音,春天的信息或消息,这里指胜利的消息或者好消息。捷,快速、顺利。安居,安稳的生活。不厌贫,不嫌弃贫穷。
  1. 赏析:《除夕》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除夕这个特殊时刻的内心感受和对未来的期望和担忧。首句通过描述长安城内的烽火场景来引出对新年的忧愁与期待。中间四句则通过提问、感叹等形式,展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安危、个人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朴素的愿望——希望新的一年能带来好消息和平安的生活,即使生活在贫困之中也不嫌弃。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充满了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