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苑西重阴垂,汉家马乳秋累累。群臣未拜金盘赐,正是文园病渴时。
尝言逾淮橘为枳,淮南亦种燕薁子。一朝偶患齐后疟,七日方寤赵简乐。
起来燔极华池干,菱藕堆盘懒咀嚼。何人旋摘此逼侧,冰丸入口生颜色。
不用玄珠罔象求,翻疑舍利菩提得。淮南陇右限川梁,燕薁蒲萄味各长。
底事千金通大宛,空劳斗酒博西凉。诏中但见夸珍味,席上谁能延乐方。
乐方久甗樽罍燥,亲故仳离那可道。流年时物感《豳风》,拘方服食依农草。
忆曾弱冠客安西,醉里亲尝掩露时。囊盛莫致敦煌种,浪说天南生荔枝。

燕薁引

上林苑西重阴垂,汉家马乳秋累累。群臣未拜金盘赐,正是文园病渴时。

注释:上林苑的西北方向被浓重的云层笼罩着,汉朝的马奶在秋天里结满了果实。大臣们还没有接受金盘子上的赏赐,这时正是文学馆的文人们因口渴生病的时候。

译文:上林苑的西面,被一层厚厚的云遮住了阳光,汉朝的马奶在秋天里结满了果实。当大臣们还没有接受金盘子上的赏赐时,这时正是文学馆的文人因口渴生病的时候。

赏析:此诗以写景起兴,通过对上林苑中景象的描绘,引出下文对文人们生活状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生活的关切之情。

  1. 尝言逾淮橘为枳,淮南亦种燕薁子。
    注释:我曾经说过,越过淮水后橘子就变成了枳树,淮南也种植了燕薁子。
    译文:我曾经说过,越过淮水后橘子就变成了枳树,淮南也有种植燕薁子的地方。
    赏析:诗人用“尝言”二字开头,表明自己曾经有过这样的经验或观点。这种观点可能来源于他对地理和气候的观察与了解,也可能来源于他对生活经历的回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表明了他在面对不同环境时,对事物本质的理解与判断。
  2. 一朝偶患齐后疟,七日方寤赵简乐。
    注释:一次偶然患上了齐国后的疟疾,经过七天后才痊愈。
    译文:一次偶然患上了齐国后的疟疾,经过七天后才痊愈。
    赏析:诗人用“一朝”和“七日”这两个时间词,形象地描绘了患病过程的漫长与艰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待疾病的态度和毅力。他并没有因为患病而放弃治疗,而是坚持到底,直到痊愈为止。这种乐观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使他能够战胜疾病,重获健康。
  3. 起来燔极华池干,菱藕堆盘懒咀嚼。
    注释:起床之后烧掉所有的荷叶和莲蓬,把菱角、芋头、藕等食物堆满盘子,懒得去咀嚼。
    译文:起床后烧掉所有的荷叶和莲蓬,把菱角、芋头、藕等食物堆满盘子,懒得去咀嚼。
    赏析: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饮食习惯,展现了他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他选择的食物都是新鲜、美味且有营养的,这些食物不仅能够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还能够带来愉悦的心情和满足感。同时,诗人还喜欢将各种食材摆放在一起享用,这种独特的饮食方式也体现了他的个性和品味。
  4. 何人旋摘此逼侧,冰丸入口生颜色。
    注释:谁人能迅速地摘下这些鲜美的荔枝,品尝它们的滋味。
    译文:谁会迅速地摘取这些新鲜的荔枝,品尝它们的口感?
    赏析: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荔枝比作“逼侧”之物,既表现了荔枝的新鲜和诱人,又突出了荔枝的稀有和珍贵。这种描述方式既富有诗意又生动形象,使得读者能够在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荔枝的美丽画面。
  5. 不用玄珠罔象求,翻疑舍利菩提得。
    注释:不用寻找神秘的玄珠和罔象,反而怀疑是舍利子和菩提子。
    译文:不用寻找神秘的玄珠和罔象,反而怀疑是舍利子和菩提子。
    赏析: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他对某种事物的疑惑和不解。他认为不必去寻找那些难以捉摸的玄珠和罔象,因为这些事物并不存在或者无法得到。相反,他更倾向于相信那些显而易见的事物,认为它们才是真实存在的。这种思维方式既富有哲理又引人深思。
  6. 淮南陇右限川梁,燕薁蒲萄味各长。
    注释:淮南和陇右地区限制了河流纵横交错的地形,而燕薁子和葡萄的味道则各有所长。
    译文:淮南和陇右地区的河流纵横交错,形成了特殊的地形地貌;而燕薁子和葡萄的口感则各有特色。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和物产特点。他认为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风景和美食,这些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礼物。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各地美食的赞美之情。
  7. 底事千金通大宛,空劳斗酒博西凉。诏中但见夸珍味,席上谁能延乐方。
    注释:为什么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去购买来自大宛的商品,白白浪费精力和金钱?皇帝只看到这些珍贵的物品,却没有看到它们的实际价值。即使坐在宴会上品尝美食,也不能真正享受到快乐的时光。
    译文: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去购买来自大宛的商品呢?这样做只会浪费时间和金钱,而且也不会带来任何实际的好处。皇帝只看到了这些珍贵的物品,却没有看到它们的实际价值。即使坐在宴会上品尝美食,也无法真正体会到快乐的感觉。
    赏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物质追求和社会现象的看法。他认为物质并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和地位的标准,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满足和快乐。同时,他也指出了社会对于物质的追求往往会忽略其他更重要的东西。这种思考方式既深刻又具有现实意义。
  8. 流年时物感《豳风》,拘方服食依农草。
    注释:岁月变迁让人感叹《诗经》中的《豳风》,遵循自然的规律,以农业为基础的生活方式才是正确的。
    译文: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不禁感慨《诗经》中的《豳风》所传达的思想情感。《诗经》中充满了对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向往和对农耕生活的赞美。我们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以农业为基础的生活方式才是正确的做法。
    赏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诗经》中《豳风》的理解和感悟。他认为这首诗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观念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他也强调了遵循自然规律的重要性,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这种思考方式既富有哲理又充满智慧。
  9. 忆曾弱冠客安西,醉里亲尝掩露时。囊盛莫致敦煌种,浪说天南生荔枝。
    注释:回忆起年轻时作为客人到西域的经历,醉酒之时亲自尝试过敦煌的瓜果。虽然听说过天南有出产荔枝的事,但从未见过实物。
    译文:回忆起年轻时作为客人到西域的经历,醉酒之时亲自尝试过敦煌的瓜果。虽然听说过天南有出产荔枝的事,但从未见过实物。
    赏析:诗人通过回忆自己的旅行经历和品尝过的食物,展现了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对美食的热爱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和探索欲望。这种追求知识和真理的精神令人敬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