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人吹笛倚楼东,静夜闻来迥不同。
嘹喨数声云散后,凄清三弄月明中。
梅花落尽江城雪,杨柳凋残野渡风。
坐久不知黄鹤隔,参差树影上帘栊。
【注】《夜坐闻笛》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一首诗。
谁人吹笛倚楼东,静夜闻来迥不同。
“倚”字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
嘹喨数声云散后,凄清三弄月明中。
“云散”指天将放晴,“皎洁的月亮”照在江面上,江水显得格外清澈明亮。“凄清”指江边景色凄凉。
梅花落尽江城雪,杨柳凋残野渡风。
江城的雪都化完了,只剩下几棵梅树;野渡上的柳树也凋零光秃了,只有风吹过的地方还有几片落叶。
“落尽”、“凋残”等字眼写出了冬末春初季节特征,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时世沧桑变迁的感慨。
坐久不知黄鹤隔,参差树影上帘栊。
“黄鹤”代指诗人自己,诗人久久地凝望着窗外,直到黄鹤楼的影子消失,才恍然意识到时光已经流逝,自己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少年。而那参差的树影,又像极了当年自己的身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全诗通过描写笛音、月色、江景和树影,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不再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深思索。
首句“谁人吹笛倚楼东”,诗人以一“倚”字描绘出自己的孤独与寂寥,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自己内心的苦闷与无奈。第二句“静夜闻来迥不同”,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孤独感,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哀愁。
诗人又通过描写笛音、月色、江景和树影,来抒发自己对时光流逝、年华不再的感慨。第三、四两句“嘹喨数声云散后,凄清三弄月明中”,诗人用“云散”、“凄清”等字眼,写出了冬末春初季节特征,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时世沧桑变迁的深深感慨。第五、六句“梅花落尽江城雪,杨柳凋残野渡风”,则通过对梅花、江城、野渡等景物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最后两句“坐久不知黄鹤隔,参差树影上帘栊”,则通过黄鹤楼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深思索。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思乡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感慨,读来令人回味无穷。同时,这首诗也是一首典型的写景抒情诗,通过对景物的精心描绘和深刻抒发,成功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