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书孤剑别西秦,红树青山泼眼新。
千里风霜欺老鬓,五湖风月寄闲身。
灞桥驴背惊残梦,函谷鸡声促去轮。
料得纪行多赋咏,邮筒毋惜寄阳春。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中明确的信息筛选相关内容,并加以概括作答。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在把握诗歌的基本情调与主旨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判断。

“束书孤剑别西秦,红树青山泼眼新。” 诗人辞别故乡来到长安,一路上,山明水秀,风景如画,诗人不禁感叹:“真是江山如此多娇!”“红树青山”点明诗人的所见所感;“泼眼”是说诗人的眼前所见如同泼出的一样,形容景色非常新鲜美好;“西秦”指的是当时诗人所在的长安。

“千里风霜欺老鬓,五湖风月寄闲身。” 这两句写出了旅途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思念。“风霜”指途中的风雪,也指人生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五湖”指代家乡的太湖。“寄闲身”,即以游宦生活来排遣心中的烦忧。

“灞桥驴背惊残梦,函谷鸡声促去轮。” 这两句话写诗人行至灞桥、函谷关时的情景。“灞桥驴背”是说诗人在灞桥上骑驴而行,意欲赶路,但梦中却依稀可见家乡的景致。“函谷鸡声”是说诗人在经过函谷关的时候听到鸡鸣,而时间已经不早,于是赶紧赶路。

“料得纪行多赋咏,邮筒毋惜寄阳春。” 诗人在离开家乡前,给朋友写了一首《别秦》诗,并托人捎到他那儿去。“纪行”就是记述自己的旅行见闻;“阳春”,是古乐府《长歌行》:“百尺高楼触星汉,金窗玉户光华暖。中有一人字太白,龙钟慵态白头生。寒光宛转紫罗匣,晓色惨淡黄公榻。三冬飞雪无人见,六月流火鬼闻热。手挥五弦不暂释,粉图绮句光纷拿。”“阳春”就是这首诗的名字。

【答案】

(一)

束书孤剑别西秦,

红树青山泼眼新。

千里风霜欺老鬓,

五湖风月寄闲身。

(二)

灞桥驴背惊残梦,

函谷鸡声促去轮。

料得纪行多赋咏,

邮筒毋惜寄阳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