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得幽居类瀼西,苔痕蜗篆雨中迷。
出林老干芟犹密,解箨新梢长欲齐。
高咏不妨人径造,虚心似待我留题。
夜阑分付闲啼鸟,莫谩喧啾搅凤栖。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在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所作。诗人通过描绘竹轩的景物,表达了自己退隐林泉,远离尘世喧嚣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筑得幽居类瀼西,苔痕蜗篆雨中迷。
“筑得幽居类瀼西”,意思是说诗人筑起了一个幽静的居所,就像瀼西那样。这里使用了比喻手法,将诗人的新居比作瀼西,突出了其清幽的环境。“苔痕蜗篆雨中迷”,描写了新居周围的自然环境,雨水使得苔藓的痕迹和蜗牛的足迹都变得模糊不清,给人一种朦胧美的感觉。

出林老干芟犹密,解箨新梢长欲齐。
“出林老干芟犹密”,意思是说树林中的老树被清除后仍然很密集。这里的“出林”指的是清除林中的树木,而“老干”则是指这些树木已经生长了很长时间。“解箨新梢长欲齐”,描述了新长出的嫩枝和嫩叶,它们的形态整齐一致,仿佛刚刚解开了笋壳。

高咏不妨人径造,虚心似待我留题。
“高咏不妨人径造”,意思是说可以随意高声歌唱,不必担心打扰到其他人。这里的“高咏”可能指的是诗人的诗歌创作,而“人径造”则是指人们可以自由地穿行于其中。“虚心似待我留题”,则是指诗人希望自己的诗作能够留下痕迹,就像等待别人在上面留下题词一样。

夜阑分付闲啼鸟,莫谩喧啾搅凤栖。
“夜阑分付闲啼鸟”,意思是说到了夜晚时分,应该让鸟儿们各自安睡,不要因为喧闹的声音打扰到它们。这里的“夜阑”指的是夜晚的时间到了,而“闲啼鸟”则是指那些不知名的小鸟。“莫谩喧啾搅凤栖”,则是提醒人们不要让噪音影响到其他美好的事物,比如凤凰之类的高贵之鸟。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竹林美景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竹轩的自然风光描绘得栩栩如生。诗中不仅描绘了竹林的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人还借由自然景物的寓意,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整首诗富有深刻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