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高黄甲际昌期,八十年来鬓已丝。
风月襟怀涵酒量,乾坤清气入诗脾。
明时解组开三径,暮夜怀金畏四知。
此日盖棺身事了,士林谁不为含悲。

【注释】

黄甲:指考试。际昌期:时运亨通,有如登高之望。襟怀涵酒量:胸怀广阔,能包容一切,像酒量一样大。乾坤清气入诗脾:天地间清明之气进入诗人的心胸中,成为他创作的源泉。明时解组开三径:在太平盛世辞官归隐。盖棺:指人死后装棺材。事了:事情办完。士林:读书人聚集的地方。含悲:悲伤。

【赏析】

此诗是作者为阎文振方伯而作的挽联。阎文振(1768-1843),字子仪,号石门,山西榆次人。康熙五十七年(1718)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国子监司业、礼部主事、詹事府左赞善等职,因直谏得罪,贬为广东道监察御史,历官至按察使。后以病乞归,卒于家。阎文振为人耿直,刚正不阿,敢于直言劝谏。与顾炎武、黄宗羲齐名,合称“明末三大儒”。

上联:“名高黄甲际昌期,八十年来鬓已丝。”意思是说,阎文振一生名重一时,到了晚年,头发已经白得像丝一样。“黄甲”是指科举考试中的第一名,这里暗用《左传》“吾闻之:黄发台背,此谓上寿。”之句。意指阎文振年纪虽老,但名声依旧很大。“八十年来鬓已丝”,表明阎文振年事已高,头发已白。

下联:“风月襟怀涵酒量,坤乾清气入诗脾。”意思是说,阎文振胸怀风月,酒量宏大,而且他的气质清纯,能够影响诗歌创作;他的诗歌才华,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赞赏。“风月襟怀涵酒量”,形容阎文振胸襟开阔,善于饮酒,有着豁达大度的性格。“坤乾清气入诗脾”,表示阎文振的诗歌才气来自于天地之间清新的气息,这股气息渗透到他的诗中,成为他创作的重要源泉。

颔联两句写阎文振的人品和才华。颈联“明时解组开三径,暮夜怀金畏四知”是说,在太平盛世辞去官职,归隐山林,过着隐居的生活;晚上梦见有人赠送黄金,感到畏惧和不安,担心别人会知道自己的隐私。这里的“三径”指的是孔子曾隐居在曲阜城中的三处地方,后来成为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

尾联:“此日盖棺身事了,士林谁不为含悲。”表示阎文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已经完成了自己一生的事业,成为了一位伟大的人物。然而,他的生命却如此短暂,令人感到惋惜和悲痛。“盖棺”在这里指的是阎文振去世的消息传出之后,人们开始为他哀悼和缅怀。而“士林”则是指当时的读书人,他们对于阎文振的离去感到非常悲痛。

整首诗通过赞美阎文振的人品和才华,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晚清时代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