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风流独数君,寄来辞翰霭春云。
欲知名下无虚士,细读韩文与柳文。

【注释】

得马天禄少卿所寄文:得到马少卿(即马植)的书信。

海内风流独数君:在海内文人中,你独领风骚。

寄来辞翰霭春云:收到你寄来的文稿,好像春云一样。

欲知名下无虚士:想要出名的人,手下一定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细读韩文与柳文:仔细阅读韩愈和柳宗元的古文。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答诗,写于元丰二年(1079)作者被贬黄州时。当时苏轼已年近五十,仍壮心不已,对朝廷怀有希望,而其弟苏辙则劝其“安贫守道”,因此此诗表达了他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思想。

第一句“得马天禄少卿所寄文”开门见山表明写作目的,意谓得到友人所寄来的书信。信中所寄之文乃韩、柳二公之作,故称。

第二句“海内风流独数君”紧承上句。言天下文章风流俊秀者,皆君辈也。这里,“独”字突出了作者对朋友的赞赏。

第三句是说:你我虽远隔万里,但情如手足,我对你的思念之情如同春云弥漫。

第四句“欲知名下无虚士”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汲黯原系汉文帝侍臣,因直言敢谏,曾得罪于文帝,被免官。汉武帝即位后,以主父偃为谒者,汲黯不服气地说:“天子用臣自以为能,今主父偃才能何如?”主父偃回答说:“偃多筹策,莫尽其妙,子不如臣。”后来武帝任公孙弘为丞相,汲黯说:“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是公之门。”主父偃说:“祸从口出,我不能为也。”汲黯又说:“主父偃毁陛下不用之人,陛下听信他的话罢免汲黯。”主父偃说:“天子用人如积薪矣,后来者居上,仆诚不能也。”汲黯感叹道:“天子固非法人者也。”汲黯如此坦率直率的品格与主父偃的圆滑狡诈形成了鲜明对比。所以,汲黯敢于直言进谏,敢于冒犯皇上,敢于反对主父偃,而主父偃则不敢犯上忤逆,善于阿谀奉迎。

第五句“细读韩文与柳文”是对前四句的概括总结。韩愈和柳宗元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他们的文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影响深远。作者要向朋友推荐他们的作品,可见他不仅欣赏他们的才华,而且钦佩他们的精神。

整首诗歌语言质朴平易而又自然流畅,充分体现了苏轼豪放洒脱的个性和对友人真挚深厚的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