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望桑干道路长,稀年摆脱利名场。
从来风物关中好,何必云中是故乡。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以及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赏析。

“慰吴元素长史”:慰,安慰;吴,地名,这里指代吴地;元素,指诗人的朋友;长史,古代官职名,相当于今天的秘书长。这一句是说诗人安慰吴地朋友。

“北望桑干道路长”:桑干河,发源于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大黑河流域,往西北流至山西偏北地区,然后向东南流经河北西部和山西省西部,注入大同盆地。桑干河为黄河支流之一。这一句的意思是向北远望,桑干河水波荡漾,路漫漫而遥远。

“稀年摆脱利名场”:稀年,年轻的时候。摆脱,离开或解脱。利名场,即名利之场。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在年少的时候离开了名利的场所。

“从来风物关中好,何必云中是故乡”:从古至今,长安一带的风景总是让人留恋,哪里比得上云中(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带)?故乡,指云中。这一句意思是从古到今,长安一带总是令人留恋,那里才是我的故乡。

此诗写于元贞初年,当时诗人任中书左司员外郎。诗人以抒发自己对仕途失意的感慨为主旨,表现了作者不慕权贵、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和超然物外、归隐田园的人生理想,风格清新自然,意境高远清旷。全诗四句,语短情长,一洗唐人律诗平铺直叙的习气,别具一格。

【答案】

北望桑干道路长,稀年摆脱利名场。

从来风物关中好,何必云中是故乡。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诗人对仕宦生涯失望后隐居田园生活的诗作。前二句写诗人辞官南归的情景。诗人由中书左司员外郎改任长史,他告别友人时写下这首诗。诗的前两句“北望桑乾道路长”,写诗人北望家乡时的心情。“北望”,点明地点。“桑乾河”,即今内蒙古中部的一条河流。诗人由朝廷北行,来到桑乾河畔,望着北方,心中不免产生无限感慨。“稀年”,即少年时期。“摆脱利名场”,意谓摆脱名利场这个诱惑自己的地方。“利名场”,是指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所活动的地方。诗人用“稀年摆脱利名场”一句,表明了他不愿沉溺于名利场的决心。接着,诗人把笔锋转向对故乡风光的描写:“从来风物关中好”。关中,指陕西中部地区,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何必云中是故乡”,意思是说,我之所以要归隐故乡是因为那里有美丽的景色,而不是因为那里就是我的故乡。“云中”,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等地。“故乡”,指云中。诗人用“何必云中是故乡”这一句,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厌倦至极的心情,也表现出他超脱世俗、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高尚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