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在长空水在潭,水光月色两相涵。
潭中或有蛟龙起,倒射蟾精散蔚蓝。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整体把握其意境特点;然后逐句分析,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力求准确全面地评价诗歌的各个方面的内容;最后要结合写作背景和相关文学常识来综合分析。

此诗是作者游览仙岭时有感而作的一首七绝。首句写景,“月在长空”即“月浮潭上”;第二句写人,“水光月色两相涵”是说人在潭中,被潭中的倒影照得如痴如梦,恍若置身仙境之中;第三句写景与前两句相呼应,“潭中”指“水”,暗寓了诗人的身世之悲;第四句写景,用“散蔚蓝”四字形象地描绘出了月光下潭中蛟龙的动态之美。

【答案】

①清潭八景:唐贞元年间,潭州(治今湖南长沙)刺史崔简将潭州城内城外的景色分为八景,即:湘东古寺、岳麓山、爱晚亭、白面湖、南台、北台、潇水、橘子洲。 ②朱景云宪副:朱景云。③仙岭:即岳麓山,位于长沙市西郊。④朝云:指日出时分的彩云,亦为神话传说中仙女驾车出游时的云雾。⑤蟾精:传说中的月宫玉兔。⑥蔚蓝:指深蓝色,此处形容月光下的水波颜色。⑦蛟龙:传说中的一种有角的龙。⑧涵:包容、包含的意思。⑨凝眸:凝视、凝神注视的意思。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游赏岳麓山的所见所感。首句“月在长空”“水在潭”,写诗人游山观景时,看到天上的月亮倒映在水中,明月与湖水相互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第二句“水光月色两相涵”,进一步点明这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并且是一幅动的画面。因为此时正值月升之时,水面上倒映着天空中的月亮,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第三句“潭中或有蛟龙起”,则由静转动,写出了潭水中蛟龙腾跃的情景,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最后一句“倒射蟾精散蔚蓝”,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月光洒在潭水中,使得水中的蛟龙也变得五彩斑斓,仿佛是在月光的照耀之下,形成了一片五彩斑斓的景象,令人陶醉其中。

此诗以清新的语言、优美的意象、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游赏岳麓山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