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疏雨落梧桐,多少凄凉在此中。
遐想倚阑人去后,玉书无路托鳞鸿。
注释:
- 集句:将诗句中的各个词语收集起来,形成新的语句。拟:模仿、仿效。
- 刘文纲:名不详,可能是一位文人或官员。少参:官名,宋代的低级官员。悼亡:哀悼死者的死亡。
- 梧桐:一种树,常被用来象征离别和思念。疏雨:细雨,蒙蒙细雨。落梧桐:梧桐树叶上沾满了雨滴。
- 多少凄凉在此中:有多少悲伤和凄凉在这其中。多少:多少的意思。凄凉:悲伤、忧愁。在此中:在这里。
- 遐想倚阑人去后:远思过去的人离开后的情景。遐想:遥远的思考。倚阑:靠在栏杆边,形容一个人独自站在高处眺望远方。
- 玉书无路托鳞鸿:像玉石一样纯洁的书籍没有地方可以寄托,比喻无法传达自己的情感。鳞鸿:指书信,传说鱼鳞上有文字,所以用来比喻书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和怀念之情。
首句“闭门疏雨落梧桐”,诗人首先通过描述下雨的场景,营造出了一种寂静、凄清的氛围。闭门:指关上门,表示诗人独自面对这一片宁静的环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疏雨:细细的雨滴,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落梧桐:梧桐树叶上的雨滴,增添了一种秋意和哀愁的气氛。
次句“多少凄凉在此中”,诗人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哀思。多少:多少的意思,表示数量之多。凄凉:悲伤、忧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此中:这里,表示诗人所处的环境,这里的景色和氛围都让人感到凄凉。
第三句“遐想倚阑人去后”,诗人通过想象过去的情景,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遐想:遥远的思考,表示诗人在回忆过去的情景时,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倚阑:靠在栏杆边,形容一个人独自站在高处眺望远方。人去后:过去的人已经离开,留下了空荡荡的回忆。
末句“玉书无路托鳞鸿”,诗人以“玉书”和“鳞鸿”为喻,表达了无法传达自己情感的痛苦。玉书:比喻纯洁、珍贵的书籍,也可以理解为书信。无路:无法传达的意思。鳞鸿:指书信,传说鱼鳞上有文字,所以用来比喻书信。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无尽思念和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