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闻黄河水,远自天上来。
万流会东海,滔滔极蓬莱。
又闻瞿塘峡,惊涛吼春雷。
人愁滟滪险,奔流若山摧。
有熊作舟楫,神灵济颠颓。
千里在俄顷,转折真奇哉。
巨舰苦难运,聊横小水隈。
丁夫且休息,南风殊未回。

【注释】

感寓:即《咏怀古迹五首·其一》中的诗。曾闻:听说过。万流会东海,滔滔极蓬莱:黄河之水奔腾不息地流入大海。万流会东海指黄河的水流汇入大海。滔滔极蓬莱指黄河水奔流到蓬莱山。瞿塘峡,在四川奉节县。惊涛吼春雷:形容瞿塘险峻的峡谷中波浪汹涌,好像雷声震天。滟滪险:指瞿塘险滩。人愁:指行船的人。滟滪险又作“滟滪堆”,又名“滟滪滩”。杜甫有《登高》一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有熊作舟楫,神灵济颠颓:传说大禹治水时用神熊帮助造了船,神熊是水的神异形象,这里泛指水神。神灵济颠颓指神熊救助人们渡过险滩。千里在俄顷:指船行万里,只在顷刻之间。转折真奇哉:指瞿塘峡的地势险要,使船只能从一处驶向另一处,变化无穷,真是神奇极了。巨舰苦难运,聊横小水隈:指巨舰不能通过狭窄的水道。横:横渡,航行。水隈:水边。丁夫且休息,南风殊未回:指船上的劳苦工人正在休息,南方刮来的大风却久久不回来。南风:指南方的风。殊未回,没有回来的意思。

【译文】

我听说黄河的水从天上流来,万条江河汇集于东海,波涛汹涌直上蓬莱仙岛;我又听说瞿塘峡中江水翻腾,像雷声一样震耳欲聋,令人心惊胆颤。人们忧愁于滟滪的险恶,而那些急驰而过的大船却像被山压一样崩溃了。有如熊一般的水神驾着舟楫,拯救了濒临危难的人们。千里之内,转眼之间,变化无穷。巨大的船只难以航行,只能在这里横渡。船工们正在歇息,但吹来的南风却久久不肯返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夔州(今重庆一带)一带险要的山川河流形势,并借以歌颂当地人民不畏艰险、开疆拓土的英雄业绩。《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亡途中所作。其中第一首写三峡的壮美和伟大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功绩;第二首写瞿塘峡的险要;第三首写巫山神女峰的神奇美丽;第四首写剑阁的雄奇,赞颂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渴望;第五首写滟滪堆的险恶,歌颂了当地百姓的勇敢智慧。这首诗就是其中的第五首,写于杜甫流寓夔州的时期。当时蜀地连年大旱,人民生活十分困苦,杜甫就想到自己虽然漂泊在外,但仍然关心着祖国的命运。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咏怀古迹五首》中的一首。

此诗起笔二句,先写出了黄河源远流长的特点,接着描写出黄河奔流到渤海的景象。“黄河水,远自天上来”一句,气势豪迈,表现出黄河源远流长的雄伟气势。“万流会东海,滔滔极蓬莱”两句,进一步渲染出黄河的磅礴气势。“又闻瞿塘峡,惊涛吼春雷”两句,由黄河的浩荡奔流转入长江三峡的激浪狂涛。这两句诗写得极为传神,使人觉得仿佛听到了瞿塘峡中惊涛骇浪的声音。“又闻”二字,不仅表明这是作者听到的消息,而且说明这些消息都是经过多次传闻之后才传入耳中的,从而突出了消息的重要程度。诗人还特意把三峡比作了“春雷”,生动地描绘出了三峡的惊险气氛。

“人愁滟滪险,奔流若山摧。”两句紧承前两句而来,由瞿塘峡之水写到蜀中人民。“人愁”二字,不仅点出了三峡之水的危险性,而且写出了蜀中人民的忧虑之情。由于三峡之水的危险,使得人们不得不修筑堤坝,以保安全。“奔流若山摧”,既写出了三峡之水的奔腾之势,也写出了蜀中人民为保卫家园而进行的英勇奋斗。“有熊作舟楫,神灵济颠颓”两句,是对上两句的进一步补充,既表现了蜀中人民的智慧勇气,也表现了他们对于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

诗人将目光转向了遥远的家乡。“千里在俄顷,转折真奇哉。”意思是说,从夔州到成都的距离不过千里左右,而在短短的时间里,却经历了许多曲折,真可以说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啊。这两句既是对三峡险要形势的高度概括,也是对蜀中人民聪明才智的高度赞誉。全诗通过对三峡险情的描写,赞美了人民征服自然的伟大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