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茫茫昏又晓,眼底何人能了了。
闻君玉节驻分司,试卷委填知几抱。
是时天女剪冰花,妆点人间何太巧。
对此犹疑万玉妃,缀凤裁鸾竞相效。
丰年有兆笑声多,无那贫儿却成恼。
萧条门巷断人行,风沙扰地凭谁扫。
江山觱栗如摧枯,一夜长梢都压倒。
乾坤幻作水晶宫,玉峰万仞成纤眇。
侵凌亦有堂前萱,不及梅花颜色好。
海云滚浪还促空,倒撒珠玑落天表。
驿途来往亦良苦,驱驰不异蓝关道。
推敲马上有新诗,象外神游劳腹稿。
形容变态步今古,大笔端能补天造。
周诗曾咏屡丰年,谁识丰年为国宝。
百谷于人皆有功,岂若来牟最收早。
我愿东西南北人,鼓腹熙熙各温饱。
老翁击壤不知寒,倚醉欢呼臂先掉。
行台题咏极清新,眼底如君应最少。
长歌和竟起清风,坐拥冰壶天杳杳。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的作品,名为《和杨应宁佥宪咏雪韵》。诗中描绘了一幅雪花纷飞、美景如画的冬日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

首句“尘世茫茫昏又晓,眼底何人能了了。”描绘了一幅混沌世界的景象,人们无法看清事物的本质。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无奈和迷茫。

第二句“闻君玉节驻分司,试卷委填知几抱。”表达了诗人对官员们廉洁奉公的赞赏,认为他们能够坚守自己的职责,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句“是时天女剪冰花,妆点人间何太巧。”描绘了冬天雪花飘落的景象,如同天女在天空中舞动,为大地增添了无尽的美丽。这里的“妆点”一词,既形容了雪花的美丽,也暗指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四句“对此犹疑万玉妃,缀凤裁鸾竞相效。”描述了雪花的形状各异,有的像凤凰,有的像鸾鸟,它们争相模仿,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多样性。这里的“犹疑”一词,既形容了雪花的形态多变,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第五句“丰年有兆笑声多,无那贫儿却成恼。”描绘了丰收之年,人们欢声笑语的场景。但对于那些贫穷的人而言,丰收的喜悦却被生活的艰辛所掩盖。这里的“无那”一词,既表达了诗人对贫穷人民的同情,也反映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感慨。

第六句“萧条门巷断人行,风沙扰地凭谁扫。”描绘了冬日里,人们纷纷离开家门,躲避风沙的情景。这里既体现了冬天的严寒,也反映了人们对温暖环境的向往。

第七句“江山觱栗如摧枯,一夜长梢都压倒。”描绘了冬天河流结冰的景象,河水被冰雪覆盖,仿佛要压垮河床一般。这里的“觱栗”一词,既形容了河水结冰的声音,也描绘了冬日河流的壮丽景色。

第八句“乾坤幻作水晶宫,玉峰万仞成纤眇。”描绘了冬日里,天地间仿佛变成了一座晶莹剔透的水晶宫殿,山峰高耸入云,宛如仙境一般。这里的“纤眇”一词,既形容了山峰的纤细,也描绘了冬日里山峦的壮丽景色。

第九句“侵凌亦有堂前萱,不及梅花颜色好。”描绘了冬日里,庭院中的萱草虽然受到冰雪侵袭,但其颜色依然鲜艳。这里的“不及”一词,既形容了梅花与萱草之间的对比,也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坚韧不拔品质的赞美。

第十句“海云滚浪还促空,倒撒珠玑落天表。”描绘了冬日里的海面波涛汹涌,犹如珍珠散落在空中,美不胜收。这里的“倒撒”一词,既形容了海浪的壮观景象,也描绘了冬日里海景的别致之美。

第十一句“驿途来往亦良苦,驱驰不异蓝关道。”描述了旅途中,人们奔波劳碌的情景,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这里的“蓝关”一词,既指代古代关卡,也象征着人们的坚韧品质。

第十二句“推敲马上有新诗,象外神游劳腹稿。”描绘了旅途中,诗人挥笔疾书,创作出一首首美妙的新诗。这里的“象外”一词,既形容了诗歌的艺术境界,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自由与奔放。

第十三句“形容变态步今古,大笔端能补天造。”描绘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以大手笔描绘出古今人物的各种形象,展现出其非凡的才华。这里的“大笔”一词,既形容了诗人的笔力雄浑,也象征着他的创作才能。

第十四句“周诗曾咏屡丰年,谁识丰年为国宝。”回顾了历史上周朝时期的诗歌作品,赞美那些记录了丰年美景的诗句,强调了丰年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这里的“丰年”一词,既指代历史时期,也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富强。

第十五句“百谷于人皆有功,岂若来牟最收早。”通过比较不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强调了粮食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这里的“来牟”一词,既指的是某种粮食作物,也象征着人们的生活基础。

第十六句“我愿东西南北人,鼓腹熙熙各温饱。”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生活的祝愿,希望他们能够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里的“鼓腹熙熙”一词,既形容了人民的生活状态,也象征着他们的幸福与满足。

第十七句“老翁击壤不知寒,倚醉欢呼臂先掉。”描绘了老翁在冬日里打谷子的情景,尽管寒冷刺骨,但他却怡然自得,尽情享受着劳动的乐趣。这里的“倚醉”一词,既形容了老翁醉酒的状态,也象征着他对生活的热爱与积极态度。

第十八句“行台题咏极清新,眼底如君应最少。”称赞了行台题咏之作清新脱俗,而作者则在其中最为出众。这里的“眼底如君”一词,既形容了行台题咏之作的独特之处,也表达了诗人对其创作的极高评价。

第十九句“长歌和竟起清风,坐拥冰壶天杳杳。”描绘了诗人在长歌吟诵后,仿佛置身于清凉的冰壶之中,感受到天地间的无限宁静。这里的“冰壶”一词,既形容了冰壶的清澈透明,也象征着诗人心境的澄明与超脱。

这首七绝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美好世界。同时,通过对历史典故和民间故事的引用,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